首次奪得世界冠軍時,丁俊暉的父親便說,讀書是沒有什么用的,還不如練臺球去。丁父的勇氣可嘉,而丁俊暉在英國錦標賽的再次奪冠,似乎也證明了丁父的觀點在特定條件下的無比正確。不過,當丁俊暉凱旋而歸后,這一家子似乎是回到了老路上,與普通人的區(qū)別僅在于,是回到了運動員們的老路上。
榮譽,永遠是好事,對個人對國家都是好事。回到祖國打比賽,享受高規(guī)格的接待、在公共場所與媒體發(fā)生一點小摩擦、長篇累牘的專訪,是可以理解的,說白了,這種事情是丁俊暉作為一個名人必須面對的“甜蜜的煩惱”。至于丁父在經(jīng)歷了“否定之否定”后讓上大學、出自傳、參加全國體育大會面臨各方面的爭奪等等,同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人之常情。盡管丁父曾經(jīng)宣稱“原子彈也造得出來”,但大家都是凡人,生來就按照趨利原則辦事。
既然客觀環(huán)境都可以理解,那么,丁俊暉也就處于一個危險狀態(tài)了。因為他的年齡并不大,直接點說,也就是剛剛進入了青春期,還處于思想、觀點的形成階段,一旦外部將這么多復雜的帶有社會性質的問題擺在他面前,一時能接受得了嗎?這樣的擔心有些落俗,也有點像是杞人憂天,甚至是無中生有,但歷史上的許多事例證明過,“成長的煩惱”曾經(jīng)扼殺了許多天才。
連古人都知道“傷仲永”的危害性,我們的丁俊暉,能夠避過這個俗套嗎?但愿擔心是多余的。要不,就少把這種過于復雜的社會問題擺在他面前,或者讓他在英國找個清靜的角落,繼續(xù)練球去。胡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