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新年,剛從瑞士達弗斯開會回來的趙小蘭,從華府打電話向在紐約州的父親趙錫成和母親朱木蘭拜年。
家庭的支持對趙小蘭非常重要,身為趙家長女,她從小跟著父母吃苦,學習成長,讓她在任何場合都不忘推崇父母與家庭的重要性。她說,華人父母犧牲、付出,為子女提供安定的成長環(huán)境,鼓勵讀書,教導做人處世的道理,提醒子女要隨時幫助別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趙小蘭的國語講得很好,在訪問過程中,她不時會插入國語,特別是在談到家人與移民經(jīng)驗時,就可以見到趙小蘭“華人”的一面。
她說,希望能透過《世界日報》讓讀者了解,美國充滿了各種機會,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自己八歲隨母親來美依靠父親,趙小蘭說,她了解新移民剛踏上陌生土地的辛酸,都是下一代不能體會的。(說到此,趙小蘭還轉過頭,用國語打趣坐在一旁的小妹趙安吉,“你是不會體會的”,出身哈佛大學的趙安吉笑著抗議,“我當然也懂!”年紀輕輕的趙安吉國語流利,現(xiàn)在已是海運事務專家,常應邀演講,提供咨詢。)
趙小蘭認真地說,新移民千萬不要氣餒。她說,記得很早的時候,她剛獲得白宮學者機會,以為就到此為止了,“但是你看我現(xiàn)在,這個國家真的提供你無限的機會”,“如果一次沒有成功,繼續(xù)再試”,“如果沒有真正成功,但情況絕對會比現(xiàn)在要好”,“關鍵是不要輕易放棄希望”。
她一直認為中華文化對她在社會上做事有正面幫助。“我是中國人嘛,對不對?我一直為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驕傲,這些是面對困難的資助源頭”。
她記得早年中國大陸動蕩,父母親先到臺灣,后來再到美國,“真的度過很苦的階段”。所以,“我時常在想,我的祖父輩、父母親,經(jīng)歷過外國侵略、內(nèi)戰(zhàn),但他們都努力挺過來了”,“比起他們,我所謂的困難根本無足輕重”。
“我的父母先到臺灣定居,然后來美國,他們來美國時候是年輕人,語言不通,食物不適,他們吃不慣漢堡包,那么大塊的牛肉,夾在面包中間,食物大部分是涼的,很難適應”。所以每當想到長輩的辛苦,趙小蘭就覺得“他們都挺過來了,現(xiàn)在沒有什么是難事”。
被問及生涯規(guī)劃的下一步,這位寫下美國歷史的第一位華裔內(nèi)閣部長說:“我希望我要做的是,為人鼓勵打氣,提供希望,要讓許許多多的亞裔了解,機會無窮,不要放棄,不要害怕。”
她說,她記得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很害怕”,“就像一般新移民一樣,在這個新環(huán)境,害怕很多事,我希望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告訴他們,不要怕,要有信心,我要幫助新移民克服恐懼,接受迎面而來的機會與挑戰(zhàn),絕不要放棄希望”。
趙小蘭在能力所及范圍,提供不同機會,讓下一代的亞裔不但能有專業(yè)能力,更要有溝通、推銷能力,以及在社會上與人相處的能力。
華人家庭相互體諒
她說,亞裔必須注重“軟”的技巧(soft skill),加強人際關系,“如何進入美國社會,更重要的是如何讓美國人更覺得容易與亞裔接觸來往”。像是如何出席雞尾酒會,與人接觸,盡管這可能是表面的事,但是“我的意思要鼓勵大家出去與外面接觸,不要害怕”。
在對子女管教上,亞裔父母有時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趙小蘭也有她的看法。她以她成長的經(jīng)驗,建議華人父母要多對子女表達愛意,不要吝惜贊美子女的優(yōu)點;相對的,子女要體諒父母不善于用公開的方式表達愛意,但父母不停辛勤工作,就是一種對家庭負責、愛護子女的表達。
她覺得華人移民家庭的父母與子女都要相互體諒。她說,她記得小時候覺得父親每天都在工作,母親每天忙著家務,她們姊妹一直知道父親如此的努力工作,都是為了家,為了她們姊妹。父母都住在紐約州,她還不時回來探望父母親。
被問及做為一位貴為勞工部長的杰出職業(yè)女性,丈夫又是當今參院多數(shù)黨黨鞭,趙小蘭如何兼顧家庭與事業(yè)?兩人都忙得不得了,都是行程滿檔,但每到周末,趙小蘭一定隨先生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參議員返回家鄉(xiāng)選區(qū)肯塔基州,“畢竟他是一位民選公職人員,必須傾聽、反映選民心聲”。
知道姚明夸楊紫瓊
趙小蘭平易近人,也有她生活輕松的一面。雖然不是運動迷,但她還是知道職業(yè)籃球星姚明,“雖然我不認識他”。
趙小蘭還喜歡看華語片,“那個我看過的那個叫什么龍什么虎的?”,一旁的小妹趙安吉提醒姊姊,是《臥虎藏龍》啦,“對,還有飲食男女、推手”,她很喜歡《臥虎藏龍》的楊紫瓊,“我覺得她是一位很好的演員”,“我很喜歡看華語電影,還有像張藝謀的十面埋伏、英雄,我都看過”,“還有連續(xù)劇”。她說,她很佩服這些電影及文化工作者,很高興見到目前中華文化受到重視與興起,終于東方與西方碰頭。(魏碧洲)
來源:北美《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