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玉終究沒有奇跡,盡管王仕鵬天外飛仙般的一投把札幌變成了雅典,但這卻讓后面的中希之戰(zhàn)變得更像中國男籃的還債之敗———沒實力卻有奇遇,感覺是惴惴的,就像搶了人家沒上轎的媳婦一般。
所以我更相信沒實力就沒運氣,至少不會場場有運氣。當小組出線都變得像“偷漢”成功一樣滿足并后怕著,當對輸球的態(tài)度就像被漢偷了一般,我們又怎能理直氣壯地幻想再“偷”一回希臘?
說實話,這支中國男籃也許還比不上兩年前雅典的那一支。記得尤納斯在這一屆男籃集訓之初就說,兩年前好容易改掉的毛病,這一次又得從頭再改。姚明也感嘆,男籃這兩年沒有一點進步。之后,老尤便拋出包括CBA聯(lián)賽水平為啥這么低在內(nèi)的“九問”,還引起籃協(xié)的極大不滿。但是,一場接一場的失利已經(jīng)回答了老尤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從CBA走出來的中國球員是不可能達到世界水準的。
更可怕的是,CBA整體的低水平會讓國手們產(chǎn)生本能性退步。還記得在四年前的美國世錦賽上,剛出道的朱芳雨是讓人何等振奮:在芬利面前飆三分,在皮爾斯頭上打“2+1”。但四年后的朱芳雨非但沒有一點長進,反而退化成一個不合格的定點投籃手。楊毅先生是很有先見之明的。記得在上賽季CBA常規(guī)賽還沒打完的時候,他就以《暴雨成災,中國籃球在三分線上越走越遠》為題,就CBA比NBA還瘋狂百倍的三分球出手次數(shù)表示擔憂,因為當幾乎所有球隊都在三分線外無休止地轟炸時,CBA的戰(zhàn)術(shù)缺失和對抗性的嚴重不足也無形中被放大了。而中國籃球也終于在本屆世錦賽上吃盡苦頭:我們感嘆意大利三分太神、希臘防守太悍,但實際上,是我們防守太軟、對抗太面!
中國隊要從琦玉回家了,沒帶來奇遇,但會習慣性地落入CBA的凡塵里。輸球是可怕的,因為它榨出我們幻想之外的殘酷;但CBA的同化卻更可怕,因為老尤集訓幾個月?lián)Q來的丁點進步很可能又重歸于零。(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