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是基金公司,有一份投資材料請你過來領一下。”最近,上海盧灣區(qū)某小區(qū)居民經常接到類似的電話。買基金心切的居民去領了資料、咨詢了行家之后才發(fā)現,電話里所謂的“基金公司”做的是私人股權投資,并非證券投資,其推出的產品和在銀行排隊買的基金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神秘的“基金”
住在建國路的李小姐(化名)最近接到了陌生人的電話,打電話的人自稱是基金公司的,請李小姐到公司設在徐家匯的辦公地點來領取投資材料。早就聽說基金很難買的李小姐對送上門來的“基金”將信將疑,但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來到了電話里約定的地點。
來到這家名為“首華創(chuàng)投”的公司后,李小姐覺得氣氛不對。公司辦公場所不大,其中一個房間里傳出多個人同時打電話的聲音,內容和李小姐之前接到的電話類似。
“以前都是在銀行買基金,怎么會直接到你們這里買呢?”對李小姐提出的這一問題,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神秘地表示,銀行里賣的基金也是基金公司的基金,“我們就是基金公司!彼M一步介紹說,在銀行買基金還要繳納各種費用,在他們公司,這些費用都是不收的。
一位自稱公司投資經理的先生說,他們正在發(fā)行一個保本增值型的基金產品,每份基金1.3元,最低投資額度為2萬元。一年期保底收益率為8%,公司收取50%的管理費。該基金將投向“新三板”市場,這正是他們和現在絕大多數股票型基金的不同之處。
李小姐問到“新三板”的含義,自稱投資經理的先生表示,這是一個場外交易系統(tǒng),“相當于北京的中關村平臺,上海的張江平臺。”
按照公司介紹的投資方式,假如李小姐對這只“基金”產品感興趣,雙方即可簽訂合同,李小姐將現金直接交給公司,公司把每年一次的分紅打到李小姐指定的賬戶里;鸬狡谝院,可以選擇換成“上海阿信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李小姐提出要帶一份合同回家研究一下,被公司以“合同不能外流”為由拒絕了。公司提供給李小姐的“投資材料”是兩本印刷較為精美的宣傳冊,一本是介紹首華創(chuàng)投的,另一本是介紹阿信科技的。
此基金非彼基金
通過網絡,記者查到了首華創(chuàng)投和阿信科技的資料。
據媒體報道,首華創(chuàng)投是上海首家以溫州民間資本發(fā)起設立的創(chuàng)業(yè)投資公司,據悉,首華創(chuàng)投一次性到位3000萬元人民幣的創(chuàng)投基金,其中大部分來自于上海溫州商會成員。
阿信科技的公司網站顯示,它是一家民營企業(yè),創(chuàng)辦于1993年,前身是上海阿信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透明膜三維包裝機、食品機械、塑料機械、印刷機械等。
業(yè)內人士表示,阿信科技并非上市公司,首華創(chuàng)投此次投資的標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屬于私人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的范疇。它既不同于投資者在銀行排隊購買的公募證券投資基金,也不同于其它以證券市場為主要投資對象的私募基金或者委托理財產品。投資者如果把它當成公募基金買,很可能鑄成大錯。
據了解,目前國內在私人股權基金方面的立法還不夠完善。在美國,按有關規(guī)定,私人股權基金不得利用任何傳播媒體做廣告宣傳,其參加者主要通過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認識基金管理者的形式加入。在募集對象上,私人股權基金的對象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門檻不低且有時需要量身定制,因此也常常被視為“富人的俱樂部”。
記者昨日(5月8日)采訪到了首華創(chuàng)投和阿信科技共同的董事長林先生。對首華創(chuàng)投推出“保本增值基金”產品的情況,他表示并不完全清楚。聽了記者的介紹之后他表示,阿信科技剛剛改制成股份制形式,正打算增資擴股再吸納50名股東,“可能是做法上變樣變掉了!
一些上海市民反映,類似首華創(chuàng)投這樣的投資理財產品推銷,最近遇到的還有不少。(孔維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