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基金四季度打進攻牌 超配金融地產煤炭等行業(yè)
2009年10月10日 09:19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10月的第一個交易日,也是第四季度的第一個交易日里,A股在有色、煤炭、地產和金融的帶動下,重新暴漲至2900點整數關口上方。

  如此的市場表現與近期基金四季度投資策略論調驚人的一致。記者發(fā)現,與前期相比,基金公司四季度的投資策略態(tài)度和方向更為明確,一些基金公司在強調攻防兼?zhèn)涞耐瑫r,主張超配金融、機械設備、地產和煤炭等強周期性行業(yè)。

  基金陸續(xù)“空翻多”

  9月的市場最終逼近8月低點,基金紛紛選擇小幅減倉持幣過節(jié)。據中信證券嚴高劍測算,截至9月30日,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倉位平均下降了1%,兩類基金倉位平均分別為77.4%和74.3%。

  不過,隨著市場節(jié)節(jié)敗退,基于股市將在四季度震蕩筑底的判斷,一些前期看空的基金公司開始“空翻多”,預判未來市場上漲概率大增。

  申萬巴黎認為,8月份的經濟數據強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復蘇的可持續(xù)性,等到九、十月份或者更多經濟數據出臺,將逐漸打消投資者的憂慮。在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三季報業(yè)績有望繼續(xù)維持穩(wěn)步回升,那么市場的估值水平也將進一步提高,市場長期向上的大趨勢仍在。

  記者還注意到,基金之所在三季度末選擇不作為,有一個關鍵因素不容忽視——盡管短線投機題材股活躍,但長期投資方向并不明晰,基金經理普遍認為9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明晰后再做布局。

  “市場并沒有明確的方向和清晰的投資邏輯。因此,本基金管理人傾向于認為短期依然屬于觀察期,需要等待進一步的宏觀經濟數據和政策取向的變化情況。在此之前,保持適中的倉位水平和均衡的結構是較為合適的策略!贝蟪蓜(chuàng)新成長基金經理倪明在9月底曾這樣表示。

  倪明在投資周報中表示,“當時很少操作,小幅減持前期漲幅過大的品種,同時小幅度調整持倉結構,總體倉位保持適中!

  周期性行業(yè)重回基金視野

  昨日,有色、煤炭、航運和地產等強周期性行業(yè)出現大反彈,有色和煤炭最為突出,中國神華、中煤能源、江西銅業(yè)、中國鋁業(yè)、紫金礦業(yè)和中國遠洋等藍籌股封于漲停板。

  對于周期性行業(yè)的態(tài)度,基金公司內部似乎已達成共識。

  國投瑞銀認為,世界范圍內對大宗物資的需求量會出現回暖,美元流動性持續(xù)高企將使大量資金進入大宗商品領域,這兩項因素將成為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動力,資源類企業(yè)也將由此獲取豐厚的上游壟斷性利潤,應該超配煤炭股。

  華富基金也極為看好煤炭股。該公司認為,煤炭行業(yè)近期的行業(yè)整合,淘汰落后產能,蘊含一定投資機會。

  部分基金將超配金融地產

  最近以來,基金公司陸續(xù)發(fā)布四季度投資策略,基于四季度宏觀經濟和上市公司業(yè)績持續(xù)向好,一些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較為激進,將超配金融、地產和工程機械等強周期性行業(yè)值得重點關注,標配消費和醫(yī)藥股。

  國投瑞銀表示,實體經濟的穩(wěn)健向好將在四季度繼續(xù)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主力支撐因素,并維系A股市場依舊保持大概率上行的格局。所以,四季度應該配合行業(yè)和企業(yè)的盈利前景采取有限激進的策略。

  國投瑞銀認為,四季度應該超配的行業(yè)是金融、工程機械、交運設備、地產、家電和煤炭,平配行業(yè)為石油石化、鋼鐵、醫(yī)藥和消費等,低配行業(yè)為公用事業(yè)和農林牧漁等。

  華富基金在四季度投資策略報告中指出,目前支撐股價的因素是估值處于合理區(qū)域,抑制股價的因素是政策的正;R虼嗽诠乐涤兄,上升有抑制因素的背景下,四季度股市運行格局為區(qū)間震蕩2700點~3200點,四季度有三個投資主題,包括行業(yè)整合、低碳經濟和社會服務業(yè)。

  【最新動態(tài)】

  基金看高四季度股指行業(yè)配置有講究

  四季度首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接連突破2800點和2900點兩大整數關口,終盤大漲132點,收于2911.72點。這種表現會延續(xù)多久呢?

  根據路透調查結果顯示,基金普遍看高四季度股指,看好板塊較三季度出現逆轉,除大力加碼消費板塊外,地產板塊也重獲關注。耐人尋味的是,基金未來三個月股票倉位繼續(xù)下調的意愿仍較為強烈。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