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最新一区二区,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后危機時股指波動收斂 2010回歸均衡布局"虎頭"(2)
2010年01月04日 08:04 來源:中國證券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流動性:不改富裕格局

  我們對2010年流動性的判斷是“寬貨幣、緊信貸”,貨幣政策確定收斂,但流動性總體富裕的格局也同樣確定。

  考察股市流動性的三個重要來源——信貸、外匯占款以及居民儲蓄搬家,2010年的總體判斷是,政府收縮而民間活化。2010年的貨幣政策會較2009年收縮,但外匯占款以及居民儲蓄搬家有望形成有益補充。

  銀行系統(tǒng)超常規(guī)信貸投放導致的流動性極度寬松,是2009年A股走牛背后的重要推手,但在2010年信貸投放回歸歷史常態(tài)將不可避免。從國內通脹預期角度看,雖然CPI爬升幅度并不快,但資產價格快速上漲仍然在2009年下半年帶來了明顯的通脹預期,這使得在保增長的任務完成后,管理通脹預期成為下階段政策的主要目標,異常的信貸投放將回歸常態(tài)?紤]到銀行系統(tǒng)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以及市場對銀行再融資的承受能力,8萬億有可能成為2010年信貸規(guī)模的目標。當然,這一信貸規(guī)模仍在歷史上處于較高水平,加之2009年信貸的沉淀部分,從而能夠保證資金面適度充裕的格局。

  在外匯占款方面,由于對外貿易仍處于復蘇階段,匯兌產生的基礎貨幣投放很難成為2010年市場流動性的重要來源,而由于2009年9月份外匯占款中不可解釋部分明顯放大,海外熱錢成為投資者的關注重點。但是從2010年全年看,熱錢流入的趨勢很難形成,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幣升值空間會相對有限。基于加息預期,美元指數很有可能在75點附件構成中期底部,而隨著美聯儲退出政策的推進(明年中期美國庫存周期達到階段高點后,美元將迎來較好加息時機),海外熱錢的流入速度也將因為套利成本的增加而受到較大限制。

  相對而言,居民儲蓄活化有可能成為2010年流動性補充力量中最大的亮點。實際上,2009年以來,國內長短期債券的利差持續(xù)擴大,反映市場通脹預期在持續(xù)升溫。雖然受供給層面制約,預計物價上漲會呈現比較溫和的格局,但向上的趨勢相對確定。隨著CPI逐漸轉正,以一年期定期存款衡量的居民實際存款利率也開始步入下行通道。實際利率下行,勢必強化定期存款轉活期的沖動(圖4)。

  重點關注上半年行情

  業(yè)績增速前高后低和估值小幅擴張?zhí)攸c,使得2010年A股市場并不具備單邊上漲的牛市條件,但也不構成熊市條件,震蕩將是最可能的運行特征。

  A股市場2010年在震蕩過程中仍會具備較大的波動性。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A股市場是典型的新興市場,加之缺乏做空機制,這使得市場長期處于均衡狀態(tài)的難度很大;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周期類股票所占權重非常大,是指數運行的決定者,而這些股票對通脹以及流動性的變化會非常敏感。

  從通脹預期和流動性角度看,一季度很可能是投資股票的最佳時間點。一方面,雖然2010年信貸投放會回歸常態(tài),但作為傳統(tǒng)的信貸投放高峰,一季度月均新增貸款將大于后三個季度;同時,隨著實際利率下行,一季度儲蓄搬家的情況也會進一步突出,流動性支持股市特別是彈性較好的周期類股票上漲。另一方面,一季度價格指數預計將快速回升,并提升通脹預期,但由于價格漲幅有限,政策擔憂卻還不會突出,我們不可能看到一季度貨幣政策出現價格調節(jié);而由于基數原因,2010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業(yè)績同比增速仍將喜人!案咴鲩L、低通脹”環(huán)境有利于股市上漲。

  在這一時期,從股價彈性角度看,周期類股票無疑是最佳選擇。一方面,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超出投資者預期;另一方面,具有高度順周期特點的存貨,也將提升企業(yè)的賬面利潤。此外,電子元器件、化工、機械等出口相關度較高的企業(yè)也值得關注,預計2010年一季度是美國補庫存的高峰期,勢必會帶動外向型企業(yè)盈利預期提升。

  但是,一季度特別是2010年中期過后,美聯儲政策退出的可能性會隨著二季度庫存高點的來臨而增強,加之中國國內物價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對國內調控政策出臺的預期會明顯增強,即使經驗顯示政策變動往往會滯后于經濟表現,但政策預期仍會加大市場波動。同時,一季度后上市公司業(yè)績同比增速將逐步降低,這也會弱化業(yè)績對股價的支撐。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年中以后市場有可能出現震蕩回落走勢。在此階段,受益于調結構的消費類股票仍可能保持強勢,但預計很難阻擋整體市場回落的勢頭。

     □中證證券研究中心 衛(wèi)保川 叢榕 龍躍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