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吵近8個月之后,上周五,達能與娃哈哈發(fā)布“聯(lián)合聲明”稱:“遵照中法兩國政府的期望,雙方同意結束對抗,回歸和談,雙方同意暫時中止一切訴訟仲裁,停止一切攻擊性言論,為和談創(chuàng)造一個友好的氛圍!
一場激烈的交鋒戛然而止。
在娃哈哈國內三連勝、瑞典仲裁挫傷達能銳氣的“大好局面下”,娃哈哈宣布與達能結束對抗,重新回歸和談桌,似乎均在人們的預料之中。
“和解是注定的。”一位業(yè)內人士如是說。
這不難理解。
達能集團當初欲以40億元的“低價”并購娃哈哈非合資企業(yè),恐怕沒有想到娃哈哈會有“死了都不賣”的態(tài)度,更沒想到后者會通過媒體大肆曝光這種“強買”行為。
為了抵制低價并購,宗慶后與達能拼了個“魚死網(wǎng)破”,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大打“國內法律牌”,將達能推至被告的地位,并取得了節(jié)節(jié)勝利。
除了訴訟,宗慶后還運用了“經濟牌”,使得娃哈哈合資企業(yè)的利潤大大減少,這對達能集團來說,后果十分嚴重——其盈利的1/10受到了挑戰(zhàn)。
此外,娃哈哈還采用大量富有中國特色的手段來抵制達能進入娃哈哈合資公司的管理工作。
達能終于知道,娃哈哈的“水有多深”,靠法律的途徑根本沒辦法制服宗慶后,最后終于動用了最后的招數(shù)——通過法國政府來解決其與娃哈哈的糾紛。
這一招很奏效。
中國政府很注重與法國的深厚友誼。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訪華時,把達娃之爭當作中法兩國國事來商談,中國政府當然會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給賓客足夠的尊重。
不可否認,宗慶后同意談判和解,這其中不乏有政府給的壓力,但更多的還是出于對法律和經濟利益等各種綜合因素的考量。畢竟與達能持久的法律戰(zhàn),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成本也很大,還不如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解決問題。
除了沒有太多懸念的結局外,人們還是更應該冷靜下來思考達娃之爭所帶來的經驗和教訓。
達能與娃哈哈的并購,對雙方來說,其實是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就娃哈哈中方來說,雖然它贏得了與達能的爭斗,可其不愿意為人所知的“秘密”,現(xiàn)被大白于天下。這想必會加大娃哈哈與宗慶后今后的壓力。
而達能更是輸家。
達能本意是逼宗慶后低價賣資產,結果卻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但沒有低價并購成,反而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與合作伙伴的關系搞僵。而其在中國的一系列投資失敗被更多地曝光,且在與娃哈哈的糾紛案中被曝有不遵守中國法律行為的可能,使其在中國的品牌形象受損。
當然,達娃也并不是什么也沒有得到,那就是兩家公司的知名度在國內又提升了不少。而此事本身也將促使達能反省其在中國的投資策略,也許通過此次事件,或許能促使其在中國找到新的發(fā)展空間。(傅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