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做好煤電油氣運和農資供應工作,是推進災區(qū)救災和恢復重建,奪取全年農業(yè)豐收,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當前,國際原油價格一度攻破135美元大關,但還看不到任何有力因素促使國際原油價格大幅回落。即使國際油價維持目前的水平甚至小幅下降,國內油價也面臨著巨大的上漲壓力。高油價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能承受之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fā)布報告指出,原油價格上漲到每桶80美元后,發(fā)達工業(yè)國家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將被拉低0.6%。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則認為,國際油價每上漲10美元,會抬升國內CPI,而對國內GDP拉低0.8個百分點。
而高盛公司此前發(fā)表的報告稱,今年下半年油價平均有可能達到每桶141美元,大大超過該公司此前預計的每桶107美元。高盛還預計,未來兩年,國際市場油價有可能攀升至每桶200美元。
高油價加大通脹壓力
目前,我國經濟快速增長,拉動了石油需求的持續(xù)上升,據發(fā)改委介紹,當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了47%。發(fā)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作為主要的石油進口國,我國經濟已經越來越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油價走勢的影響。
國際油價高企給我國成品油價格調整造成巨大壓力。王建指出,由于石油是基礎能源產品,國際油價的上漲會對PPI(工業(yè)品出廠價格)產生一定影響?紤]到工業(yè)品領域價格所具有的滯后性和長周期特點,長期看,國際能源價格的持續(xù)上漲會推動我國PPI走高,并增加通脹壓力。
不僅如此,油價上升還直接影響農田水利用柴油成本上升,間接影響化肥、農藥價格上漲,農業(yè)受油價上升影響也很大。數(shù)據顯示,作為受油價上漲影響的主要下游產品,近5年來我國尿素、柴油、農膜價格分別上漲26.6%、64.4%和60%。農資價格的上漲無疑拉動了農產品生產成本的上升。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高油價對消費的抑制和不利影響也不容忽視。因為在個人消費已逐漸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時候,高油價將會影響整體經濟的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消費者由于高油價而將減少外出,并縮減其它開支。
價格市場化是根本出路
中國政府正積極采取某些類似的措施以遏制高油價對經濟的影響。日前,財政部決定對中石油及中石化部分成品油實行進口環(huán)節(jié)增值稅先征后返;而據了解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也正在醞釀之中。
但批評人士稱,價格管制只能在短期內幫助穩(wěn)定通脹預期,從中長期看可能導致商品短缺并使通脹問題進一步惡化,而財政補貼更多是權宜之計,對控制通脹預期的幫助有限。從根本上來說,應及時探索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形成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國內成品油市場存在的種種問題。
數(shù)據顯示,2008年一季度,中央財政給中石化的財政補貼達到74億元。按此推算,倘若油價上升到140-160美元之間,成品油每噸會虧損達到1600-1800元,這將意味著財政將對這些石化石油企業(yè)的補貼超過1500億元。這顯然是中國財政收入不能承擔的。
值得注意的是,發(fā)改委有關負責人日前公開否認了近日社會上流傳的“油氣價格或提前至6月初放開”的說法。而發(fā)改委副主任穆虹在日前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就成品油有關問題回答時,對提價問題也未提起。
節(jié)能減排寓意深遠
目前看來,雖然成品油價市場化是解決石油問題的最終良方,但受制于通脹壓力,2006年初國務院出臺的《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方案》中確定的成品油價格改革的基本目標“實現(xiàn)原油價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基礎上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短期無望實現(xiàn)。
業(yè)內人士稱,增強節(jié)能意識,促進節(jié)能減排。作為發(fā)展中的大國,只有在能源利用上做得更好,才可能使經濟增長免受能源緊缺困擾。而穆虹在如何應對高油價問題時也表示,應在更大范圍內實施節(jié)能措施。
就短期而言,為應對高油價,保證夏季電力高峰期間的農資供應,部分市場人士預計,政府將會繼續(xù)采取補貼政策。此外,石油相關的三大稅種的調節(jié):成品油增值稅先征后退、取消原油進口關稅和降低開采業(yè)務的暴利稅,也值得期待。獨立資深行業(yè)分析師梁偉沛認為,如果三大措施能夠全部推出,可以使得煉油企業(yè)減虧600至800億元。不過,國信證券石化行業(yè)分析師李晨則表示,在奧運會之前,調高油價意義重大,對于國際社會和奧運都有積極反應。他認為,目前情況下,調價幅度不能太小,一次幅度不能低于800元/噸。 (周榮祥)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