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7日電 眾所周知,《紅樓夢》開篇引用了古老的“女媧補天”神話,以說明書中的故事發(fā)端于一塊被女媧皇遺棄在“大荒山”上“青埂峰”下的頑石,故《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初一看似乎很尋常,就像現當代作家題寫的聲明——“本故事純屬荒誕無稽的虛構”。但近期,知名“紅樓”學者汪宏華經過了一番實地勘察之后撰文指出,在曹雪芹“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太虛寶鑒外面確實存在一座“大荒山”和一塊“靈性稍通”的石頭。它們比《紅樓夢》本身的歷史都要長得多。
此前汪宏華在北京交大的學術講座“從神話寓意探尋賈寶玉的人生軌跡”中曾指出,曹雪芹之所以改編《三海經》中的“天傾西北”、“女媧補天”,有三層用意;一是從哲學層面揭示整個人類的起源,說明人是來自于原本矛盾對立的“天”與“地”的一次偶然、微小的統(tǒng)一。新生物就是這塊不被天與地認可的人性化的石頭。二是從生理層面揭示個體人的起源,說明所有人都是男女靈肉交合之后的結晶。所謂“青埂峰”即是生殖器官的象征(諧音“情根”);靈石即是“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中唯一著床成活的受精卵,其它都已歸天死去,故而成了“補天之材”;三是從文學層面揭示主人公賈寶玉生命的產生。一般傳記體小說都是從人“呱呱”墜地起筆,但《紅樓夢》卻從人的胚胎形成開始,而作者樸素的“發(fā)生學”理念更是對“人”認識上的顯著超越。
不過汪宏華認為,這個故事除了解答“我是誰”,“我來自哪里”等形而上的疑問之外,還存在形而下的對應,也就是說書中的大荒山和石頭至少都有50%的真實原型——第四層寓意。所以他在做完理論研究之后第一件事就搜尋夢中的“大荒山”。去年年底他來到了位于湖南省岳陽縣和臨湘市交界處的大云山國家森林公園。此山海拔不到一千米,但云山霧海,寺廟林立,自古為江南名勝,常年吸引著無數善男信女進香許愿。尤為著名的是山中兀地冒出的一塊白色雞蛋形的石峰,巍然聳立、直沖云霄,天氣晴好的時候方圓幾十里都能用肉眼望到。它名為“雞子石”,取意于張衡《渾儀注》“渾天如雞子(雞蛋)。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很顯然,雞子石的名字和尺度比《紅樓夢》中“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的補天石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在汪宏華看來小說中被女媧拋棄的是一塊外表“粗蠢”的石頭,它對自己的形象終日“自怨自嘆”、“悲號慚愧”,不可能像雞子石般高昂。此前人們比擬的飛來石、雨花石,或者長白山上的石頭,也都太偉岸或者太漂亮了。說他們是煉石臺或者未來的補天石或許還有可能。
在與當地人閑聊時汪宏華意外得知在大云山對面還有一座山,它實名就叫“大荒山”。幾經周折,他在大荒山的最高處找到了一個名為“荒山嶺組”的小村落,共住著十多戶人家。村里一位六十八歲的夏老爹說,大荒山的山名在“地方志”和他們家的祖譜上早就有記載了,而且山上也有一塊與大云山上的雞子石遙相呼應的石頭。大云山上的個頭大而圓溜,俗稱“雞婆石”,這塊個頭小而犀利,俗稱“叫雞石”。每當刮大風時,石縫里就會傳出像公雞一樣的啼叫聲,有時又像小孩的哭聲。
說著,夏老爹就帶汪宏華去見識這塊石頭。走了半小時山路之后,夏老爹停下來指著山上說,叫雞石就藏在此處往上三十多米的陡坡間,由于這些年沒人砍柴,灌木叢生,所以站在山下已經望不見了。汪宏華決定爬上去看個究竟。
上去之后發(fā)現山崖上確實有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呈楔形,長約6米,寬約4米,最厚處約3米。它就像鴨舌帽一樣扣在另一塊圓石之上,前端1/3的部分懸挑,飄飄欲飛。夏老爹告訴汪宏華說,這塊石頭雖然有幾十噸重,但粗而不笨,只要三四個人站在上面就能翹動它,以前經常有好奇的過路人爬上去體驗。所以它別名又叫“荒山磨”。從前他還聽長輩們說,如果悄悄走近,甚至只需一個指頭就能撥動它,很通人性呢!
如此看來這塊石頭真是屬于1/36501的小概率事件,試想,在無數年前的某次造山運動中,一塊巨石被拋到另一塊石頭上,而接觸點正好位于它的重心附近。所謂生命不就是矛盾統(tǒng)一、平衡之后的產物嗎?
由于天色已晚,加之地勢陡峭、樹木遮蔽,所以汪宏華只好近距離拍完幾張照片就下山了,留著它在山崖上獨自等待。也不知何日能再次遇見“一僧一道”,幻化成一塊鮮明美玉,開始新的投胎輪回?
或許這就是《紅樓夢》中受到僧、道高亢的說笑聲振動而口吐人言的通靈石頭吧;或許曹雪芹的確游歷過他頻頻提到的“湘江水逝楚云飛”的湘楚之地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