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回歸國內的已有五件。其他獸首何時能回到故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一個好消息,明年初鼠首和兔首銅像有望出現(xiàn)在巴黎一場拍賣會上。壞消息是,由兩位藝術家收藏的獸首,市場估價高達2億元人民幣。而國家文物局表示,反對采取回購方式買回,希望根據(jù)國際公約促其返還。
雖然循由國際公約途徑追回文物的可能性較小,國家文物局明確反對回購的態(tài)度卻值得贊賞。這或表明,國家在對待海外流失文物問題上,有了更為理性、客觀的認識。
大致來講,召回海外流失文物有這些辦法:一是通過法律途徑索回,主要依據(jù)《國際流失文物返還公約》等國際公約。在這方面已有成功案例。比如近年來我們就從丹麥成功追索156件中國文物,從美國追回6件漢代陶俑。二是采取半公益半市場運作的方式“贖回”。豬首銅像的回歸就是通過這種途徑。三是由民間購買并捐贈給國家。馬首銅像便是何鴻燊先生以6910萬元港元買下來并捐給國家的。四是國家通過市場運作機制回購。如2002年國家文物局動用“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2999萬元拍下了米芾的《研山帖》。
從這里可以看到,通過法律手段追索文物是最為正當也最為人所樂見的方式。遺憾的是,這條路也是最為艱難的。這主要和文物流出時情況、文物現(xiàn)狀以及國際公約的約束性、適用性等因素有關。有些文物雖被公然掠奪,然而時間長遠,也不知道經了多少人的手;所有權輾轉變更,通過法律途徑索回難度極大。還有,拿斯坦因“盜取”敦煌文物一事來說,當年他以四錠馬蹄銀買走大量敦煌文書,并且大搖大擺地運出國境,———這種情況能否適用國際公約,恐怕也是一個問題。
而由國家通過市場機制購回流失文物,無疑是最不得已的做法,弊端不少,畢竟要花納稅人的錢。還很重要的一點,以國家力量介入文物競拍,其結果必然導致文物價格被人為抬高,徒增文物回歸變數(shù)。這在獸首回歸歷程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2000年,中國保利集團拍下牛首、猴首的成交價總計不過1544萬港元;2007年何鴻燊先生在拍賣會前購下馬首銅像,動用了6910萬港元;現(xiàn)在獸首的市場估價動輒過億元人民幣,不能排除國際賣家借機抬價的可能性。
應該承認,通過各種方式召回海外流失文物,蘊含著濃郁的國家情感色彩。能否成功追索流失文物,還往往被賦以國力強盛的符號意味。然而,愛國無價、文物有價。面對如此復雜的海外流失文物狀況,很難從國家尊嚴角度一概而論,而只能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所以筆者認為,國家文物局的說法,表現(xiàn)了一種回歸理性的姿態(tài)。如果再考慮到文物保護、管理與開放等客觀條件,除那些有充分理由追索的,部分珍貴文物暫時“流失”海外,也用不著心急如焚。說到底,來自中國的東西,展示的是中國的文化,跑也跑不掉的。
□魏英杰(杭州 媒體從業(yè)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