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漲價的速度。”這是達到7%高收視率的電視劇《蝸居》里的一句臺詞,可謂道盡了買房無望的都市人的辛酸。同樣深陷居住困境的,還有處在都市邊緣生存地帶的大學畢業(yè)生低收入聚居群體——“蟻族”,以及外來務工人員——他們似乎永遠住在城市最差的房子里。雖然因學者廉思寫的《蟻族:大學畢業(yè)生聚居村實錄》一書,揭開了他們的生存現(xiàn)狀,引起了社會各界巨大的反響與關注,但要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特別是居住條件,卻更像一道難解甚至看起來無解的數學題。
昨天《廣州日報》上的一則新聞讓人眼前一亮,似乎給了這道難題一個“解”。廣州市住房保障辦主任謝曉丹日前表示,在目前仍在修改完善的《廣州市經濟租賃住房管理辦法(試行)》中規(guī)定,在滿足本市城鎮(zhèn)戶籍住房困難群體需求的前提下,經濟租賃住房可以向在本市工作并簽訂了一定年限勞動合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資產凈值、居住面積符合政府公布標準的引進人才、大學畢業(yè)生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出租,租金標準低于市場價。
廣州市77177戶納入保障的住房困難群體中,還有26000多戶不能享受廉租房而又買不起經適房。經租房新規(guī)首先要滿足的肯定是這一群體的利益。而經租房數量又很有限,僧多粥少,本市戶籍的困難戶都還遠遠滿足不了。
有希望總好過沒希望。只要政府部門真的有心,加大財政投入,要不了幾年,廣州的“蟻族”、打工族就可以申請“經租房”了。去年11月,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就說過,三年內要新增200萬套廉租房、400萬套經濟適用房,并完成100多萬戶林業(yè)、農墾和礦區(qū)的棚戶區(qū)改造工程,總投資將達到9000億元,平均每年3000億元。
也就是說,國家本就是有大量財政專項投入用于幫助解決各地的住房保障問題的。前些時候有報道,很多地方保障房計劃沒有完成,有的地方甚至保障房資金被擠占,看來,保障房建設,不是“不能”,而是地方政府“不為”,或不愿全力去“為”。
“居者有其屋”本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前提。法國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拿了政府補貼,住在“廉租房”里。我國因人口眾多,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廉租房”,但介于“經適房”與“廉租房”之間的“經租房”,卻有巨大的發(fā)展空間。
比如,每一個經適房樓盤,可以留出一半建經租房,面積也盡量小一點。像廣州明年擬建的3000余套經租房,面積都達六七十平方,這對于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和打工一族來說,即便房租比市場價要低,他們也還是租不起的。若把單套面積縮小一半,每套三十來個平方,對他們來說可能正合適。(洪信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