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周,隨著150億元中央財政新增投資及9000億元保障房投資的大單落定,住房部成為繼國家發(fā)改委后,“跑部”進京的另一重要場所。短短十余天來,“爭分奪秒”的住房保障計劃分配;“史無前例”的資金額度劃撥,必將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資源和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分化。
在這一非比尋常的歷史節(jié)點,房地產企業(yè)火速呈現(xiàn)了分化格局,或密切關注并力爭成為政策“導體”,或索性將自己包裝成“絕緣體”。而大部分房企的態(tài)度都如同潘石屹的博客文章所言,就是未來3年9000億元的保障性住房投資,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擠壓效應。理由是,普通商品房的開發(fā)成本,根本無法與保障房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一分為二地看,以2006~2008年每年平均大約2萬億元的房地產投資總規(guī)模計,2009年開始每年3000億元的保障房投資比重于市場而言,其沖擊力的確非同小可,無疑會對商品房市場形成雪上加霜的影響。但我們也應該理性地看到,保障房市場的供應對象與商品房市場的供應對象,存在較為明顯的細分壁壘,實質的市場沖擊不會高過初期的心理沖擊。畢竟這9000億元的規(guī)模屬于一種救急和梯度的投資政策。作為接受中央“任務方”的地方政府,無論是項目上馬和建設速度,都需要用時間和效率考量。
關鍵是,那些希望得到新生的房企,應該重新認識到房地產行業(yè)作為“重要支柱產業(yè)”的新定位和新含義。簡單說,保房地產行業(yè)不是保開發(fā)企業(yè),而是強化保障房供應對擴大內需的作用;保增長不是保商品房投資,而是保產業(yè)鏈;保居民購房消費不是保房價,而是保不同層面的產品供需有序。
因為單方面提振商品房市場信心的舉措已經非常弱化,只有全面提振經濟信心,才有可能帶動商品房市場,而中央財政對保障房的巨大投入,恰恰就起到這樣的刺激作用。換句話說,大環(huán)境的良好營造,才能惠及已臨冰點的商品房市場,房地產行業(yè)和房企只有這樣認識問題,方能卸掉包袱,輕裝上陣。
更緊迫的是,在如此復雜的經濟全局面前,我們遇到的問題,不是簡單降價或抵制降價的問題,而是主動應對市場變化的問題,只有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面前,合理調整價格,促進交易活躍,同時盡力維持現(xiàn)有正常運營,活下來的機會才會更多,而不必再指望嚷嚷來改變局勢。
可以說,選擇加入供應大軍的房企,應在幫助政府解決建設難題的同時,盡快爭取現(xiàn)實可行的寬松金融信貸政策、稅費優(yōu)惠及其他有利于盡快啟動投資的政策。意欲加入卻抱怨或止步于過去保障房操作模式的房企,此時應呼吁政府給予更多機會。而無法接受保障房利潤限制,或不能說服董事會降低利潤目標,以及有其他追求的房企,也不必對保障性住房壓縮市場過于悲觀,當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之后,當有序市場得以實現(xiàn)之后,就能獲得最公平的東山再起的機會。
當然,在9000億的直接機會與間接機會中間。地方政府能否做得好、做不做得過來,都將考驗政策落地。純粹依靠政府建設是不現(xiàn)實的,只有引入經過市場歷練的開發(fā)力量,才是“既穩(wěn)定商品房建設,又擴大住房保障”的雙贏選擇。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