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一枚獨一無二的個性郵票
走進世博場館,和可愛的吉祥物合個影,制成獨一無二的個性化世博郵票——這將成為許多集郵愛好者心中一個小小的期待。
據(jù)了解,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期間,上海市郵政公司的個性化郵票制作項目將走入園區(qū)、送到游客身邊。世博個性郵票,就是在世博園內(nèi)的郵政服務點拍攝照片,游客也可以自己提供滿意的照片,如和恢宏的世博場館的合影、和可愛的吉祥物的合影,只要內(nèi)容不違反相關規(guī)定,就可以在上海郵政指定的網(wǎng)點制作獨一無二的、貼有上海世博會特許標簽的個性化郵票。世博個性化郵票既可以自己收藏,也可饋贈親朋好友,還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使用。這樣一份極具特色的世博紀念品,當然值得永遠珍藏。
集一套千載難逢的
世博佳郵2010年1月21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倒計時100天之際,中國郵政發(fā)行《上海世博園》特種郵票1套4枚,小型張1枚,這是中國郵政發(fā)行的第三套上海世博會郵票!渡虾J啦﹫@》特種郵票題材選取了上海世博園區(qū)最重要的展示和景觀區(qū)域,即以“一軸四館”世博中心、中國館、演藝中心、主題館和世博軸的建筑為主要畫面內(nèi)容,并與世博會的英文簡稱、建筑物周圍的綠化、天空云彩、遠處城市剪影等元素進行有機融合,突現(xiàn)表達世博會是一個國際性的盛會。小型張充分發(fā)揮了無色熒光油墨的作用,在紫外燈照射下,世博會軸外環(huán)和世博會的英文簡稱呈現(xiàn)出黃色燈光效果,中國館則是民族味十足的紅色燈光效果。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發(fā)行量大,影響廣泛,也是宣傳和推廣上海世博會的重要載體。據(jù)了解,為慶祝和永久紀念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計劃為世博會發(fā)行四套郵票,目前已發(fā)行3套,分別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與吉祥物》、《中國與世博會》、《上海世博園》,2010年還將發(fā)行《世博會開幕》1套。另外,為了全方位展示上海世博會的風采,提升中國郵政的形象,上海郵政已向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建議,在計劃發(fā)行四套郵票的基礎上,再爭取增發(f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改變生活》等不同題材的世博郵票,以滿足廣大集郵愛好者的需求。相信,以“國家名片”來宣傳世博、記載世博,將為世博史和集郵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藏一本非同尋常的世博郵集
為宣傳上海世博會,滿足市民和全國人民以及國際友人對上海世博會郵品的需求,上海郵政從2007年起,就陸續(xù)開發(fā)推出了“世博會”題材系列郵品,其品種之多、形式之新穎、內(nèi)涵之豐富,令廣大集郵愛好者們欣喜若狂。
自2007年12月19日世博會吉祥物揭曉起,上海市集郵總公司不斷用精美的郵品記錄“走進世博會”輝煌的時刻。其中有常規(guī)傳統(tǒng)類集郵品:《上海世博會倒計時系列紀念封》,包括倒計時500天,400天,一周年封;也有富有時代特征、地方特色的綜合類集郵品:《海寶與上海都市風采》明信片、《我們的城市我們的世博會郵票珍藏冊》、《相約世博門票、紀念封珍藏冊》;更有利用新材料、新工藝制作的創(chuàng)新類集郵品:首次面世的“貝雕仿制郵票”,“金銀仿印郵票”、“水晶中國館擺件”和多種款式的郵票亞克力擺件等……
與此同時,上海郵政充分發(fā)揮信函產(chǎn)品和專用郵資圖案優(yōu)勢,結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申請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和《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專用郵資圖案,并在此基礎上推出了“中國館”郵資明信片、“海寶”郵資信封和《歷屆世博會經(jīng)典場館掠影》郵資明信片冊等銷售型世博產(chǎn)品9個品種450余萬枚,同樣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隨著世博會開幕進入沖刺階段,上海郵政還將推出世博場館系列賀卡產(chǎn)品及中國陶瓷、中國繪畫、中國建筑、中國園林、中國雕塑、中國錢幣等傳統(tǒng)文化系列郵資明信片,產(chǎn)品多達60多個品種,極大地豐富了上海郵政世博產(chǎn)品的內(nèi)涵。
迎世博600天倒計時活動后,以“世博會”為題材的集郵熱迅速升溫,人們爭購收藏、饋贈親友,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郵票、郵品、郵集,了解世博、宣傳世博、融入世博。
2009年3月,上海集郵總公司從上海世博特許商品經(jīng)銷商升格成為直接世博特許商品零售商。2009年6月2日,上海世博會特許產(chǎn)品訂貨會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新推出的“貝雕郵票”、“金銀仿印郵票”、“水晶中國館擺件”受到了廣泛歡迎。
目前,上海郵政為上海世博會已經(jīng)推出了7大類35種世博會郵品,在全市設立了15個銷售點,并把這些集郵品推廣到全國郵政系統(tǒng),滿足全國人民以及海內(nèi)外游客對上海世博會郵品的需求,為上海世博會的宣傳、推廣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