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蜜桃播放,小黄漫画激情四射在线观看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際新聞
    韓美聯(lián)合軍司令部前副司令金在昌談朝核局勢
2009年06月12日 10:29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金在昌博士,曾擔任韓美聯(lián)合軍司令部副司令官,陸軍大將軍銜,現為韓美安保研究會會長,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學大學院客座教授。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第二次朝鮮戰(zhàn)爭可能性持續(xù)存在”

  “如果北韓繼續(xù)開展核計劃并最終擁有核武器,韓國將不會坐視不理”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金凱發(fā)自首爾 朝鮮實施第二次核試驗后,半島局勢急劇緊張。有輿論甚至認為,第二次朝鮮戰(zhàn)爭不可避免!那么,在韓美日加緊軍事部署,朝鮮試射導彈消息不斷傳出的背景下,半島局勢究竟是戰(zhàn)是和?日前,韓美聯(lián)合軍司令部前副司令官金在昌,向本報解析了作為當事一方韓國軍方對半島局勢的看法。

  “韓國處于類似被劫持的處境”

  《國際先驅導報》:有中國專家認為,朝鮮獲得核武器后,韓國就成了朝鮮手上的人質,您如何看?

  金在昌:如果北韓(朝鮮)真正擁有核武器,并對韓國構成威脅,那也許會讓韓國處于類似被劫持的處境。但是韓國并不會坐視不理而讓北韓最終真正擁有核武器。

  《國際先驅導報》:您如何比較南北雙方的軍事實力?

  金在昌:韓國政府于1974年開始實施軍隊現代化改造,名為“栗谷計劃”。然而,該項目早期僅限于為輕步兵師制造基本武器裝備,包括自動步槍、機槍、野炮,以及裝甲運兵車,等等。那時,韓國政府并沒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來制造這些先進裝備。

  直到1980年代后期,我們才制造出主戰(zhàn)坦克K-1,但那仍不足以對抗來自北韓的武力威脅。盡管國防部的官員每年都在國會力爭,他們仍然很難為韓國軍隊的現代化爭取足夠的預算,于是他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現代化計劃。

  目前,在某些領域,與北韓相比,我們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作戰(zhàn)水平,然而在其他某些領域,我們仍處于現代化的起步階段。在數量與質量上與北韓軍隊相比,我對目前韓國的軍事力量的水平并不感到滿意。

  “韓國會采取任何手段維護自身安全”

  《國際先驅導報》:韓國軍事防衛(wèi)上會有什么反應?韓國會發(fā)展自己的核力量嗎?

  金在昌:在軍事上,韓國并不能與擁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北韓抗衡。南北韓曾相互許諾不生產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但是北韓違背了自己的諾言并進行了核試驗。這對于韓國來說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如果北韓繼續(xù)開展核計劃并最終擁有核武器,并且拒絕成為國際社會的負責任一員,從而威脅到半島的和平與安全,韓國將會采取任何可能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生存與安全,但并不會違背國際準則。

  《國際先驅導報》:軍事上韓國從此會徹底倒向美國嗎?比如加入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甚至接受美國在本土部署核武器。

  金在昌:我認為防御聯(lián)盟并不意味著某一方依賴于另一方,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相互提供協(xié)助。事實上,我認為韓美聯(lián)盟的使命在于預防戰(zhàn)爭的發(fā)生,而不在于打敗侵略者。至于導彈防御系統(tǒng),我們并不能落實到足夠的資金。但是,防御北韓的導彈是十分必要的。我希望我們的國會能夠提供必要的資金。依據韓美雙邊協(xié)議,雙方保持軍事合作是合情合理的,但那只限于抵御外來的武裝入侵。

  《國際先驅導報》:韓美會發(fā)動對朝鮮先發(fā)制人的打擊嗎?您是否擔心第二次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

  金在昌:我不認為目前我們有任何先發(fā)制人的作戰(zhàn)計劃。我希望北韓不會做出誤判而發(fā)動第二次韓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但是鑒于目前北韓的政治軍事形勢,這樣的可能性持續(xù)存在。我也希望北韓能夠聽取韓國的意見而做出一些改變。

  “多數意見希望中國勸阻北韓”

  《國際先驅導報》:您對通過外交手段解除朝鮮的核武器持悲觀還是樂觀態(tài)度?為什么?

  金在昌:在我看來,北韓的領導人認為冒險主義的邊緣政策十分奏效,并且北韓能夠擁有核武器。事實上,多數意見都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勸阻北韓。不管怎樣,我們不能放棄外交途徑。

  我認為,在平壤,年輕一代的領導人正在成長。如果年輕一代擁有足夠智慧,他們將會理解中國是如何和平崛起,并且他們也許會看到有別于軍事冒險主義路線的其他選擇。

【編輯:張曉濤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