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28日電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最近有一頗不尋常之舉,就是在巴黎用法語對法國執(zhí)政人民運動聯(lián)盟黨發(fā)表演講,大談歐洲一體化和融合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布萊爾的政治路線是中間偏左,而法國執(zhí)政黨的路線則是中間偏右。一個中間偏左的政治家向一個中間偏右的外國政黨演講當然不會是即興曲,在算計重重的政圈里更不會是偶然巧合,而是用心良苦的刻意安排:布萊爾問鼎歐盟常任主席的前奏,而在背后拍和的自然是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
據(jù)《星島日報》的分析文章稱,根據(jù)去年12月通過的歐盟改革條約(即所謂里斯本條約),歐盟由2009年起將產(chǎn)生一位常任主席,扮演相當于歐盟總統(tǒng)的元首角色。盡管里斯本條約尚須待歐盟27國各自的國會審批才能正式生效,這將不應成為大問題,雖然在英國、荷蘭等國仍不無反對聲音,但預料最終可于今年年底前批準,使條約文本可如期由2009年開始落實。
現(xiàn)在距新歐盟常任主席的出現(xiàn)至少還有一年的時間,但候選人的名單已甚囂塵上,熱門人選除布萊爾之外,尚包括奧地利前總理舒塞爾、盧森堡現(xiàn)任總理容克及愛爾蘭總理埃亨。這些熱門人選之中迄未有人正式表態(tài)打算競逐歐盟常任主席的寶座,但布萊爾的巴黎演講卻甚具象征性,仍可視之為意向之宣示。
布萊爾本人容或?qū)W盟常任主席的大位興趣甚濃,亦獲得薩科齊的全力支持,但并非等于這個要職就是其囊中之物。
事實上,布萊爾問鼎歐盟常任主席勢將在歐盟之內(nèi)掀起極大的爭論。
首先,布萊爾一向被歐盟不少國家批評為過分親美,更不必說是參與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唯一歐盟領導人。其次,英國始終在歐盟的特立獨行態(tài)度,對歐盟以至歐洲事務的若即若離都會使布萊爾失分不少,尤其是他在位首相的十年間,盡管每見宣言歐洲融和之利,但畢竟說得多做得少,英國至今仍未加入使用歐元,更未加入互兔入境簽證的申根公約,難免使人懷疑他對歐洲有多少感情,對歐盟能有多大忠誠。
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布萊爾可能恰正是歐盟常任主席的理想人選。首先,布萊爾不單在幾位熱門人選中知名度最高,而且他本身在國際上具有不可掩蓋的高姿態(tài)曝光率及獲得眾多人認同的政治地位,若由他出任常任主席,歐盟的“招牌”無疑會更為重要。
其次,歐盟與美國的關系長期持續(xù)處于低谷,布萊爾若出任常任主席,正好利用其與美國的親密關系,打開修復歐美交往的契機。
再者,英國在歐洲的特立獨行心態(tài)其實不無歷史和地理上的情意結(jié),加上現(xiàn)任首相布朗是疑歐派的代表人物,任其自由發(fā)揮不大可能改變多少現(xiàn)狀。布萊爾若出任歐盟常任主席,則至少其義務上有機會要求他運用其影響力,將英國進一步拉入歐洲的懷抱。
當然,布萊爾盡管對出任歐盟常任主席有明顯的意向,但最終是否出馬角逐,看來仍須取決于常任主席一職的職責性質(zhì)以至歐盟成員國對改制之后的新歐盟的期望。換言之,若常任主席的職務牽涉諸如制訂防務、國際貿(mào)易等重大政策及作為歐盟的最高領導人馳騁于國際政壇,則幾乎可以肯定布萊爾會力爭此位。但若常任主席只是主持歐盟會議甚或其地位只是近乎象征性質(zhì),慣于活躍奔走的布萊爾相信會興趣大減。在另一方面,若歐盟眾多成員國期望改制之后的歐盟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自然與布萊爾的理想不謀而合。若歐盟眾多成員國抱著“新瓶老酒,買賣照舊”的態(tài)度,則其它三位熱門人士可能是更佳的人選。
不過,薩科齊的支持對布萊爾的出馬角逐與否可能具有極其關鍵性的作用,因為法國將于今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席主席,薩科齊已以促使里斯本條約如期生效為己任,與此同時,他亦積極催生首位歐盟常任主席,這個要職的職責范圍亦會由他一手制訂,預料他將會賦予此職頗大的權力,凡此種種都會正中布萊爾的下懷。
自然薩科齊不無其本身的如意算盤:他渴望2012年自己也可登上第二屆歐盟常任主席的寶座。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