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江蘇南京,武警戰(zhàn)士在集會上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敬獻花圈。圖/IC
全國人大代表鄒建平曾三次提交議案,建議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
昨日,全國人大審議關于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決定草案和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定草案,引發(fā)強烈關注。得知這一消息,全國人大代表鄒建平和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趙龍都感到非常高興。
之所以高興是因為他們多年的呼吁關注的話題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2012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協(xié)副主席、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鄒建平,第三次遞交與南京大屠殺有關的議案: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祭日舉行國家公祭。
昨天,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鄒建平說,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進行國家公祭,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聲音,同時也是對民眾的警醒,體現(xiàn)全國上下對逝去生命的尊重,同時又是加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力量。
趙龍早在2005年就提交同樣的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舉行國家公祭,由國家領導人參與公祭活動,同時還建議把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紀念館,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012年兩會,趙龍再次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將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紀念館,并申報世界警示性文化遺產(chǎn)。
昨天,趙龍對記者表示,雖然時隔九年,但相對于公祭日所具有的深遠歷史意義,九年并不算長。
“地方行為升級為國家行為”
新京報:全國人大審議決定草案,有可能將以立法形式來確定公祭日,你聽到這個消息有什么感受?
鄒建平:我內心非常欣慰,這個應該要變成國家公祭,F(xiàn)在既然國家已經(jīng)在做了,我覺得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新京報:有益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鄒建平:之前就有很多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但更多的僅僅是南京市的一種地方行為,F(xiàn)在把這種紀念升級成一種國家的行為,發(fā)出的等于是國家的聲音,對公民來說,是一種警醒,讓大家牢記那段悲慘歲月不僅是南京一個城市的災難,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和災難。
此外,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恥辱日”來稱呼這個日子,現(xiàn)在把它改掉,情感上大家不會再那么壓抑。以前都認為南京是一個悲情城市,原來的紀念活動是一種比較純粹的哀悼,整個氣氛是比較悲傷的。我認為現(xiàn)在的公祭除了懷念那些死難者,還可以借此向世界表明中國人民牢記歷史、捍衛(wèi)和平的決心。
還有就是對生命的敬畏,無論是對活著的人還是對死去的人。這種活動能讓大家感到一個民族對生命的珍重和敬畏,以及不忘卻死者的情懷。
“希望至少一位國家領導人出席”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你很早之前就有這方面的呼吁,為什么提議設置南京大屠殺公祭日?
鄒建平:一方面,我是南京市人,而大屠殺就發(fā)生在南京,每年的紀念活動也都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辦,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也認為這些活動層次還不夠高,所以他也希望我能夠把這個議案帶到人大上去。我跟他一拍即合,便做出了這個呼吁。因為這種活動確定為國家公祭之后,它意味著對生命的敬畏,這對一個民族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價值觀。
每年有一次活動來紀念這些死難者對一個曾經(jīng)飽受侵略苦難的國家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在高校工作,每年都會通知和安排一部分人去參加大屠殺紀念活動,有的時候我也參加。但是每年汽笛和警報拉響的時候,我都會聽到,所有的南京人都會聽到。
我想很多普通群眾每年到那個時候,感覺都一致,那就是歷史不該被忘記,作為人大代表我有這個義務來傳達民眾的聲音。
新京報:當時你在議案里對出席領導的級別也做了說明?
鄒建平:是的,國家領導人各方面工作很繁忙,不是非常有把握他們能不能出席,所以我當時建議至少能夠有一位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出席。因為既然是國家公祭,希望至少要有一位國家領導人出席。
“原本今年還要提,現(xiàn)在不用了”
新京報:議案提交后,得到了怎樣的反饋?
鄒建平:全國人大一直沒有完全采納,但是認為我的這個想法很好,會認真地研究,看看有沒有可行性。
新京報:何時得知提議會有實質性進展?
鄒建平:議案沒有收到明確的答復,只是江蘇省人大傳遞給我一個信息說,可能被采納。
新京報:接下來您還會為紀念南京大屠殺做些什么?
鄒建平:年前我和朱成山館長商量會在今年兩會期間再提一個議案,即把9月3日確立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舉辦一些紀念活動。
我原打算今年兩會上將提交這個議案,材料都已經(jīng)全部準備好了。
這個消息出來后,我和朱館長都非常高興,同時也覺得非常巧,這樣今年就不用提這個議案了。
國外一些二戰(zhàn)紀念館是“國家級”
新京報: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好像還不夠快?
鄒建平:是這樣的,像一些和二戰(zhàn)有關的慘案,比如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等,它們的紀念館不但是國家級的,而且已經(jīng)申報了世界記憶遺產(chǎn),并且每年舉行國家公祭。
南京大屠殺國際社會早有定論,所以這次全國人大審議決定草案是個信號,進一步明確歷史真相,在更深的層面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
新京報: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那邊會有哪些進一步動作?
鄒建平:我注意到這幾年一直在擴大面積,今年上半年有一些新的地方會完工。如果作為公祭的場所,我想還會有進一步的計劃。只要國家公祭確定下來了,擴充、改進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認為是不成問題的,F(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有這樣的想法了,而且已經(jīng)在做了。(新京報記者 林野)
我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我那苦命的爸爸,告慰他的在天之靈。(侵華日軍)根本不是人,往父親身上戳了好多刀。如今國家將設立國家公祭日,這樣的決定太好了,這對我們這些經(jīng)歷了那場災難的幸存者來說,是個重大的安慰,我們非常擁護。
——83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王津
這是國家強大的表現(xiàn),舉行國家公祭,就是要告訴所有的人,那段地獄般的歷史是不容忘卻的。4個親人被侵華日軍殘忍殺害,這種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伴隨了我一生。每當這個日子,我都會想念親人,痛恨日本兵。這樣苦難的歷史一定不能重演。
——90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楊翠英
設立國家公祭日,表明國家對這段歷史的重視,既是對死難者的尊重,也是對世人的警示。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與否定歷史的日本右翼勢力做斗爭,為維護歷史公正而努力。盡管我現(xiàn)在年齡大了,但只要身體允許,我依然會堅持下去!
——85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
據(jù)新華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