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對外表態(tài)主體太多 剖析中國追捕外逃貪官三誤區(qū)
2007年06月20日 10:16 來源:綜編

  中新網6月20日電 本周的《瞭望》新聞周刊撰文剖析追捕外逃貪官的問題。有關專家指出,在追逃賴昌星、高山等外逃犯罪案件上,中國在打擊外逃犯罪嫌疑人時,出現了三個因不熟悉國外司法體系而引起誤會,造成被動的現象。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黃風指出,這三個現象是:

  一是對外表態(tài)的主體太多,有很大隨意性。比如關于賴昌星是否適用死刑的問題,至少有4個部門在不同場合進行表態(tài)。而按照加拿大法律規(guī)定,只有檢察官有資格對此進行表態(tài)。如果中國表態(tài)的角色不合適,實際效果上會造成對方的不信任感。

  二是過多依賴國際刑警組織。現在中國通常做法是發(fā)現犯罪嫌疑人外逃,立即啟動紅色通緝令,發(fā)往國際刑警組織,把很大精力放在期待協助上。實際上,國際刑警組織是非官方組織,在一些國家,警察的權力十分有限,因此與犯罪嫌疑人逃往國的司法部門合作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三是證據意識比較薄弱。引渡犯罪嫌疑人,中方有義務提供詳實的證據,而且證據的取得必須嚴密。但現在相關部門不太注意證據搜集,草率提供證據,而一些與中國開展合作的國家十分強調證據的正當性、嚴密性,這一反差對中方追逃貪官十分不利。有些犯罪嫌疑人就是因為中國有關部門不當提供證據,引起對方對中方的不信任而中斷遣返工作。

  除上述具體做法的不足外,中國的國際司法協作平臺也還沒有完全到位。具體也有三個方面的表現:

    現有條約框架覆蓋面不廣。比如引渡條約,與中國締結引渡條約的27個國家中大部分屬于周邊國家,中國與貪官外逃較為集中的美國、加拿大還處在開展談判階段,有待于更大的工作力度和開展更廣泛的談判。

  對已經加入的條約、公約,協作機制方面的運用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比如2005年年底在中國正式生效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還需要相關部門熟悉程序,加大協調力度,建立聯合追逃機制。同時,公約的利用也要有針對性研究。比如中國與美國間沒有引渡條約,但可以利用反腐敗公約,而在加拿大就不行。

  此外,對國外法律的掌握和利用還不夠嫻熟。當前一些職能部門,對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的法律研究不多,在不了解對方法律的情況下,難以開展類似引渡外逃貪官的司法協作。(郭奔勝 傅丕毅)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