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廣州市征求民意再進一言,不妨把收集到的民眾意見和建議,也通過網絡公布出來,市民有哪些建議、各種意見各占多大比例,都可以一目了然
去年年底,廣州番禺區(qū)認真對待民意,叫停遭遇居民強烈抗議的垃圾焚燒發(fā)電項目,收獲不少好評。不過,當時就有聲音表示,番禺一個項目的爭議雖得到解決,但困擾廣州的“垃圾圍城”危機并未解除,總得有個辦法才行。果然,新年剛過,廣州市政府就發(fā)布公告,就垃圾處理問題在網上問計于民,希望從中找到符合廣州實際、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
垃圾圍城,迫在眉睫,可能也是“文明之痛苦”的一種,也并非廣州一城一地的事。在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市長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管”垃圾處理。之所以在廣州出現集中爭議,與當地垃圾處理能力吃緊有關,與市民環(huán)境權利意識提高有關,也與民眾對政府職能的新期待有關。城市垃圾不能不處理,而處理廠建在誰家旁邊誰都不放心,這是一個兩難。要解這一困局,需要智慧,更需要公開透明的決策過程。因為政府的主動、市民的推動,廣州在垃圾處理決策上,已經走上了公開、透明的道路,實際上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事實上,廣州市問計于民的努力仍在推進,這次的平臺放到了市民最常用、也更廣闊的網絡平臺上。在市政府公告中,把廣州垃圾處理的形勢、方式和存在問題一一告知,并懇請市民進行對比選擇,或者提出其他更好的辦法。公告里說得明白,“生活垃圾因你我而產生,也需要市民共同面對,共同解決”。
公開討論的過程,不僅是民主、科學決策之必須,同時也是對市民的一次環(huán)保教育、公民責任教育。此前,番禺的垃圾焚燒項目雖被叫停,但番禺隨后開展了全民大討論,以前被擱置的垃圾分類回收也開始試點,這應歸功于決策的民主、透明。
當然,廣泛征求民意,不是把決策難題拋回給市民,更不能變成走形式、做樣子。之前,我們也看過不少征求意見、聽取民意的事,但最后往往不了了之。群眾意見提了一大堆,最后只收獲了一個格式化的回復,然后就沒了音信。也不知道決策者聽到沒有,是否體現在隨后出臺的法規(guī)和決策中。
因此,要給廣州市征求民意再進一言,不妨把收集到的民眾意見和建議,也通過網絡公布出來,市民有哪些建議、各種意見各占多大比例,都可以一目了然。這既是給熱情參與的市民一個交代,也方便市民監(jiān)督,最終決策是否真聽了民意。
垃圾處理的全國性困局,除了寄望于相關的技術進步,目前最現實的解決辦法,可能還是廣泛聽取民眾、專家意見,通過公開公平博弈,達成一個多數認可的方案。希望廣州的先行先試,能闖出一條示范性的路子來。
同樣,這一路子不只助解垃圾圍城之困局,也可以啟示更多的公共決策形成路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