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18日刊文說,近日,第六次中日關系輿論調查結果公布,中日受訪者對于對方國家好感度穩(wěn)中有升。應該說,這個結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當前正處在中日關系回暖趨熱期,兩國交往不斷深化和緊密。中日民眾相互好感度上升,傳遞積極信號,這種良好趨勢值得珍惜維護。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第六次“中日關系輿論調查”的結果正式公布。調查結果顯示,中日兩國受訪者對于對方國家的好感度穩(wěn)中有升。應該說,這個結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當前正處在中日關系回暖趨熱時期,兩國的交往不斷深化和緊密,某種程度上,折射了中日兩國關系發(fā)展背景下國民感情的變化。
據調查的相關數據,在中國方面,2010年有38.3%的民眾受訪者和45.2%的學生受訪者對日本的印象“非常好”或“相對較好”,與2009相比,整體趨勢趨于穩(wěn)定,好感度提高5.7%。
從中不難發(fā)現,中國的年輕人較之普通民眾對日本的印象更好。這些青年學生來自中國的著名高校,是中國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是中國社會未來的精英,是中國社會未來發(fā)展的引領者。他們對日本好感的上升極具深遠意義,也就是說,未來中日關系繼續(xù)上升的空間依然巨大,前景更加廣闊。
在日本方面,有27.3%的民眾受訪者和51.4%的有識之士對中國的印象較好,分別比去年上升了0.7和2.2個百分點。40.6%的民眾受方者和61.8%的精英階層人士受訪者看好今后中日關系的走勢,也分別比去年上升了9.5個百分點和11.4個百分點。日本民眾整體上也是對中日關系有著較好的期待,一半以上的日本有識之士對中國印象較好,說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有著良好的民意基礎,被日本社會精英力量看好。
從兩國民眾調查的群體構成和好感度上看,對對方越了解,對知識的占有越多,思維也更加理性、客觀、全面,與好感度成正比。
在中國的調查對象是城市市民和高校學生,相對來講,大學生善于利用網絡等現代資訊工具,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日本媒體,對日本要了解的多些、全面些,他們的好感度要比普通市民高一些。
同樣,日本的知識階層相對來講也更加了解中國,他們關注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有的甚至親身來過中國,他們對中國的好感度也要高些?梢姡腥针p方交流的越頻繁,越深入,越有利于增進雙方的互信和好感,越能促進兩國關系的發(fā)展。
在回答“提到對方國,你首先會聯想到什么”這一問題時,經濟、文化元素的被提及率明顯提升。中方調查顯示,公眾選擇最多的是日本的“電子產品”,學生選擇最多的是“櫻花”。日方調查顯示,“中華美食”、“萬里長城”被選比率分列前兩位。經濟、文化元素的上升,一方面說明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強,另一方面也為發(fā)展中日關系提供了一個更加寬廣的視角。
中日關系應該著眼未來,不應該囿于政治和歷史層面,應該加強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與互動。反過來講,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兩國建立良好的民意基礎,會促進一些棘手問題的解決。
中日兩國“和則兩利”已是共識,加強交流、建立互信亦是必然趨勢。中日民眾相互好感度上升,傳遞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這種良好的趨勢值得倍加珍惜和精心維護。(侯金亮)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