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日歷史討論需要好環(huán)境

2006年12月29日 10:42

    12月26日,中日共同研究歷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將討論共同研究的宗旨、工作程序,確定今后將要共同研究的專題。 中新社發(fā) 李靜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26日至27日,中國和日本專家終于坐到一起,共同研究糾纏兩國恩怨的那段歷史。以期化解心結,為中日間的合作與發(fā)展消除障礙。

  這場來之不易的會談讓人感慨。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日本侵華十四載,給中國留下的傷痛至今仍難以撫平——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怎么也擦不掉的夢魘、慰安婦的晦暗生活、毒氣彈的橫禍……

  歷史問題與政治意志、民族情結扭結在一起,讓兩國關系逡巡難前,甚至曾有再度滑入互為讎仇的境地,中日歷史之“結”似乎無解。在這個意義上,這次會談本身就是超越性的成功——重要的不是談了什么、達成多少共識,而是雙方愿意靜心坐下來談的姿態(tài)。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經貿交流源遠流長,兩國人民的利益不會受制于哪個黨派或哪個政客,也就是說,在中日歷史棋局中,個人意志違拗不了民族發(fā)展的大勢。

  歷史的客觀存在是任何人都無法抹殺或虛構的。還原歷史真相,其目的僅是對民族自身負責,德國人敢于承認納粹分子對猶太人的屠殺,法國人著書將1860年火燒圓明園的主要責任歸咎為法軍,按照他們的解釋:歷史的是非早在歷史中便有定論,但每個民族均應有對歷史的“記憶責任”。

  當然,研習歷史,亦不宜荷載他物。正如此次會議的中方主席、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所希望那樣:“國人在中日共同歷史問題上不要摻雜太多感情因素,給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和條件!

  這讓筆者想起了不久前在大陸央視熱播的《大國崛起》,對于該片的用意,其總策劃人麥天樞有一個表述:倘若中國觀眾能夠理解“妥協(xié)”在大國崛起中的作用,他就很滿意了。因為擁有妥協(xié)的智慧,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大國,不是霸權,不是獨大。這種智慧是否也同樣適用于中日歷史研究?

  (摘自美國《僑報》12月28日評論)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