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滾動| 國內|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 產經| 房產|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 經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漳縣大草灘鄉(xiāng):不放棄不等待 有家的地方就有溫暖

2013年07月26日 09:22 來源:每日甘肅 參與互動(0)

  悲痛中升起希望的信念

  7月24日,岷縣梅川鎮(zhèn)永光村的一名受災婦女站在被地震摧毀的家園前。她說:“災難并不可怕,有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本報記者 呂亞龍

  7月24日清晨,記者驅車從岷縣趕往漳縣地震重災區(qū)。一路上,掛著“抗震救災”字樣的車輛從身邊疾駛而過。進入漳縣境內,聳立的高山上,一片片墨綠的草坡被震碎掉落,流淌出一條條黃褐色的累累傷疤。

  走進漳縣受災最嚴重的鄉(xiāng)村院落,盡管這里的村民們仍然沉浸在悲痛中,但他們明亮的眼中充滿著對新生活的渴望,他們用無畏的堅強面對大災難的折磨,用樂觀的笑臉期盼未來的幸福生活。

  失去的家園,傷痛的內心

  7月24日上午,在大草灘鄉(xiāng)小林村大坪社,記者看到不少土坯房倒塌,坍塌的屋頂、掉落的瓦片、因地基下沉而變形的房屋,無不讓人觸目驚心。

  走進村民田春科家的小院,只見一地的黃土和土塊,鄰居家的房屋倒塌,砸毀了田春科家的院墻,院里的幾間房子也已布滿了蜿蜒的“傷痕”!按遄永锏拇蠖鄶等思曳孔佣奸_裂變形了,你看屋子右邊比左邊明顯塌下去了……”田春科站在自家院門口,滿面愁云。

  小林村小林社的災情更嚴重些。在村民呂想成的家里,屋頂塌了一個大洞,掉下來的土坯、磚塊落在屋子中央。墻上最大的裂縫可以放入拳頭。

  沿著小河,往靠近山的地方走,倒塌的房屋更多了。一戶人家坍塌的圍墻只剩了不足半米,整間屋子從屋頂到土炕齊齊斷裂,直徑20厘米的木頭被攔腰折斷,裸露在外面。幾天前還完整的家園如今已是殘垣斷壁。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7月22日岷縣漳縣6.6級地震發(fā)生后,漳縣13個鄉(xiāng)鎮(zhèn)136個行政村全部受災。經初步統(tǒng)計,全縣死亡1人,受傷85人,其中重傷25人(6名重傷人員轉往蘭州救治),812戶農民的2426間房屋倒塌,嚴重損毀房屋近1.7萬戶5萬多間,一般損毀房屋上萬戶3萬多間。

  不放棄不等待,搶險救援迅速展開

  地震發(fā)生后,漳縣縣委、縣政府迅速反應,成立了搶險救援、群眾生活保障、醫(yī)療救治和衛(wèi)生防疫、基礎設施保障和生產恢復、地震監(jiān)測和次生災害防范處置等10個工作小組,迅速開展抗震救災?h上抽調了830多名干部,分赴受災較重的鄉(xiāng)鎮(zhèn)村社,配合鄉(xiāng)村兩級干部開展災情核查、物資發(fā)放等工作。

  村民們的自救也積極展開。漆龍花是小林社的一位村民,地震發(fā)生后,漆龍花不幸被自家屋頂上掉下來的磚頭砸中頭部,倒在地上動彈不得。在院子里的兒子趕忙跑到自家院門口大聲呼救。聽到呼喊,附近的村民匆忙趕來。住在隔壁的韓玉昌第一個跑了進來,他和漆龍花的丈夫韓永順扶起漆龍花。此時,又陸陸續(xù)續(xù)趕來七八位村民。大家商量后,決定直接將傷員送往岷縣人民醫(yī)院救治。從漆龍花家到村口的小路,有一條小河,為了抄近路,村民胡志軍幾個人選擇了從一個很難掌握平衡的簡易橋上通過,接著一路小跑,用最快速度將她送往50公里外的縣城進行救治。由于救治及時,漆龍花暫時脫離生命危險,但因為傷勢較重,7月24日上午,漆龍花又被轉往蘭州做進一步治療。

  大草灘鄉(xiāng)鄉(xiāng)長霍立云告訴記者,由于正值汛期,村干部經常給老百姓講一些防范洪水、泥石流、山體滑坡、地震等災害的辦法,告訴村民災害來了如何避難自救;袅⒃普f:“通過反復宣傳,村民們也掌握了一些逃生、自救知識,也懂得了如何及時搶救傷員!

  有家的地方就有愛和溫暖

  7月24日,震后第三天。

  在漳縣大草灘鄉(xiāng)小林希望小學集中安置點,13頂藍色的救災帳篷分外醒目。

  為了能讓老人和孩子有個棲身之地,村民們將自己的三馬子開到空曠地帶,找來塑料、篷布,用三馬子搭成了一個臨時帳篷。年輕人和男人們守在“簡易帳篷”邊,讓受到驚嚇的老人和孩子能睡個安穩(wěn)覺。

  小林村小林社的駐村干部張珍軍告訴記者,第一批救災帳篷運抵小林村已是23日凌晨2時許了,村民和鄉(xiāng)鎮(zhèn)干部連夜搭起了53頂帳篷。23日上午8時許,受災群眾已全部住進救災帳篷,他們有了自己的“新家”。小林希望小學共安置了36戶117名受災群眾。三四戶人擠在一頂帳篷里,沒有床,村民們就從學校借來幾個板凳,或是從學校倒塌的教室搬來幾摞磚,放上自家的木門板,搭成一張簡易床。

  孩子們在帳篷邊上三五成群地嬉戲,老人們圍坐在一起聊天,婦女們從自家燒好了開水,拎到集中安置點,挨個送水……那一刻,在他們的眼神里,活著就意味著快樂和希望。

  走進張霞霞的“家”,她正在梳理自己的長發(fā),鏡子里有她美麗的臉龐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張霞霞和另外一戶人家擠在一頂帳篷里。她在床上鋪了3條褥子,看上去厚厚的,摸上去軟軟的。霞霞告訴記者,藍色小格格的被子和褥子是政府發(fā)的,每戶兩條。每戶一件礦泉水,一箱方便面。都是剛剛發(fā)放的,吃住都夠。

  說話時,霞霞的眼睛始終不離孩子,看到穿著花裙子的小女孩扭著小屁股跳舞,她滿臉幸福地微笑,輕聲地對記者說:“活著真好!”

  記者看到,集中安置點老人、孩子、婦女居多。村民告訴記者,村里的男人大多下地干活去了,這里主要種些小麥、蠶豆、藥材,還有土豆。

  經歷過災難的小林村,一定會變得更加欣欣向榮。 (張建偉 盧吉平 文潔)

【編輯:朱峰】

>精選: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