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出現了一些新的重大變化,開始大量以并購國內企業(yè)的形式進入我國。
經過三十年的發(fā)展,中國涌現了一批優(yōu)質民族企業(yè),它們便成為外資競相追逐對象。近有可口可樂收購中國第一大果汁飲料品牌———匯源,遠有南孚、山工機械、樂凱等中國著名企業(yè)相繼倒入外資懷中。
金融海嘯之下,金融資產大幅縮水,外資紛紛把觸角伸向了中國民族品牌,目前主要集中在具有巨大市場規(guī)模和長期增長潛力的消費品領域。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國奶業(yè)陷入巨大危機,包括蒙牛等國內龍頭企業(yè),都在生死線上掙扎,這恰好給了外資機會。國際投行們表面上放出唱空奶業(yè)的報告,實際上逆向操作。國際資本對奶企的“圍獵”已然開始。
高盛近期發(fā)布研究報告顯示,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中國市場乳制品需求需要6-12個月才能恢復。而在報告發(fā)布之際,高盛等組成的資產清算團已進駐太子奶。
蒙牛最大的機構股東瑞銀日前發(fā)表研究報告稱,維持對蒙牛的賣出評級,同時決定將蒙牛目標價由11.55港元下調至7.44港元。報告進一步稱,決定依次分別下調蒙牛乳業(yè)2008—2010年的每股盈利至0.33元、0.33元和0.47元。然而,瑞銀一面唱空一面做多。8月22日,瑞銀持有蒙牛乳業(yè)7.99%的股份,在蒙牛停牌前后曾減持至7.71%,但在持續(xù)對蒙牛唱空之后,到9月25日,瑞銀卻突然買入,持股比例達到12.23%。
一位長期跟蹤投行資本運作的人士告訴記者,投資—拖垮—全面控制成為外資并購的重要方式。具體解釋為,先少量參股,再通過參與投資和企業(yè)決策,想辦法使企業(yè)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把龍頭企業(yè)搞成虧損企業(yè)之后,就可以規(guī)避國家限制外資參股的條例,從而全面低價收購和控制該企業(yè)。
或許,放眼全球,中國已是全球資本最好的“避風港”。不過,中國企業(yè)在與外資合作時,需要吸取各類教訓,審慎而行,萬不可為了眼前小利而掉入“陷阱”而喪失控制權。
此外,為何太子奶、蒙牛等為了獲得外資,而不惜與國際資本簽下苛刻協(xié)議(如包含對賭條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融資困難。之前的匯源被收購,也傳出因為資金鏈出現困難,朱新禮才不得不忍痛割舍。由此可見,怎樣為國內企業(yè),特別是民營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好的投融資環(huán)境,更值得我們好好深思。(黃應來)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