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國本地華商領(lǐng)袖開的餐館閑聊。其間,華商領(lǐng)袖的女兒進來,他趕忙介紹:“這是小女兒和他的男朋友!比缓蠖ňσ豢,問:“怎么又不是上次那個?”
第一代到德國定居的華人,大都堅守著很多文化和傳統(tǒng)。像那位數(shù)十年前與父親一起到德國的華商,在父親過世的時候,千方百計把骨灰送回安葬。但是他在德國出生的子女,除了會“念口簧”在家里說幾句粵語之外,其他就與德國青少年無異了。很多華人家長會送子女去中文學校學習中文讀寫,但是這改變不了“香蕉人”黃皮白心的實際。
中國留學生所處的又是另外一種狀態(tài)。留學生的身份讓他們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胞群體,甚至還能奢侈地細分為“上海組”、“北京組”之類,網(wǎng)上華人論壇“萍聚社區(qū)”、“斯圖論壇”等等以他們?yōu)橹髁ΑM曂瑲庀嗑鄣目赡苄宰屗麄冇幸鉄o意地避開外界,而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除了學習時不得不接觸德國人之外,其余的時間他們都只在華人圈子里相約。留德多年,可以詳細講述王菲的情史,大段背誦《大話西游》的對白,卻不怎么了解德國這周發(fā)生的大事。“為什么不多些和本地人交流呢?”“他們太悶了!薄暗聡似鋵嵑芨阈Φ摹!薄肮,德國人搞笑?這是今天最搞笑的笑話!”我知道再說下去,就會有“漢奸”之嫌了。與外界疏離的人,除了幾分惰性,更多的是出于處在弱勢的敏感。
最愿意也最有機會融入本地社會的,還是那些與德國人結(jié)婚的中國人。無論語言還是風俗,都有一座最近的橋梁引導。朋友圈中于是就有了許多當?shù)厝?生活的內(nèi)容也更本土化。但是不管相見言笑氣氛多么可人,卻逃不出此方與彼方的感覺。(崔肇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