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6日電 黨建專家鐘巖日前指出,前不久中央召開的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不再將“年輕化”作為評價人才的一個重要指標,也不再把文憑作為選拔干部的一個絕對標準,這些重要變化,是中央為杜絕文憑“注水”現象發(fā)出的重要信號和政策導向。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早在兩年前,中組部、人事部就聯合教育部等單位清理過一次干部隊伍中的假文憑。
鐘巖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干部隊伍建設中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干部老齡化。很多干部包括一些重要領導崗位的干部年齡偏大,不適合所在工作崗位的要求。鄧小平同志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提出干部“年輕化”,當時,此舉作為解決干部新老交替的權宜之計,大面積地、迅速地解決了我國干部隊伍中的老齡化問題,很多年齡“到點”或“過點”的干部從領導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
鐘巖總結說,當時,按“年輕化”標準選拔的干部大都有兩個特點,一是年輕,二是有文憑,正如人們一度所說的“年齡是個寶,文憑少不了”。這給我國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即,組織部門在選拔任用干部時,簡單化地套用“年齡格”和“文憑格”這兩項指標。其結果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了憑“年齡”、“文憑”兩格取人才。一些干部開始為拿到更高的文憑繼而獲得知識化、專業(yè)化的“認證”而努力。
雖然剛開始,很多干部在認識和接受學歷學習的態(tài)度是認真嚴肅的,走的路也是端正的。但是到了后來,受社會風氣影響,一些干部求學的過程慢慢變成了只求學歷、專求文憑的過程。一些原本是知識殿堂的學校,開始演變?yōu)榻灰孜膽{的市場。有的領導干部工作很忙,時間相當緊張,但為了獲得文憑,或請秘書代為聽課,或請人代替考試,甚至直接與學校、老師談交易,交錢拿文憑。
代勞、代考、弄虛作假,直至拿錢買文憑,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背后的利益驅動,既有官本位作怪的因素,也有干部選拔中只重文憑而不重水平的錯誤導向因素。有了文憑,買的人就可能“往上提”,賣的人則可以獲取金錢利益。
鐘巖認為,文憑“注水”,是用簡單化的方式解決干部選拔任用中的復雜問題帶來的后遺癥。隨著中國對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加合理、更加科學,隨著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惟文憑是舉的簡單化做法,已經開始被糾正,文憑“注水”現象將逐漸減少。(萬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