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北京奧運男子110米欄第1輪第6組比賽中,中國選手劉翔因腿傷遺憾退出比賽。 中新社發(fā) 盛佳鵬 攝
|
8月18日,在北京奧運男子110米欄第1輪第6組比賽中,中國選手劉翔因腿傷遺憾退出比賽。 中新社發(fā) 盛佳鵬 攝
|
中新網(wǎng)北京八月十九日電 題:為什么劉翔得不到杜麗時的諒解?
記者 丁塵馨
劉翔退賽后,無數(shù)的人傷心、不解、還有憤懣,杜麗失去首金時給予她寬容和鼓勵的觀眾們不見了。他們言之鑿鑿,“可以接受失敗,但不能接受不戰(zhàn)而退”。
“就算慢慢跑完,甚至走完這段路,都會比直接宣布退賽要來的好得多!”不少人抱著這樣的想法。
在劉翔之前,雅典奧運會一百一十米欄亞軍、美國的特拉梅爾也因傷退賽了,那個時候,大家相信他臉上的痛苦表情是真實的,相信他離開時自己是傷心和迫不得已的。可當(dāng)同樣的情景發(fā)生在劉翔身上時,惋惜和理解變成了懷疑。
一直以來,“堅持到底”似乎被理解為奧林匹克的精神之一。每屆奧運會上,人們都為跑在最后一名的馬拉松選手鼓掌,為失利的運動員加油?赏瑯訒䴙椴坏靡烟崆半x開的運動員抱以惋惜和理解,大家知道這是運動員對自己負責(zé)而迫不得已的選擇——除了對劉翔。
就在北京奧運會上,上屆奧運冠軍、舉重選手石智勇因腰部在熱身時受傷,在抓舉結(jié)束后,他提出退出比賽,觀眾們給予理解;在男子體操全能賽中,中國選手陳一冰排名第四,在第五項單杠比賽時,他意外受傷下場,并放棄了最后一項自由操的項目,觀眾們抱以惋惜。
沒有人責(zé)罵他們是“懦弱”和當(dāng)“逃兵”。
不是因為觀眾足夠?qū)捜,是因為這兩位運動員所在的項目有廖輝和楊威力保了金牌不失,這時的觀眾便是“寬厚”和“善解人意”了。
“拼博”,這個詞在過去,曾經(jīng)是中國競技體育的中心詞,似乎只有“拼”才能有好的結(jié)果。當(dāng)年華老去,那些曾經(jīng)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為了中國競技體育“拼過命”的老運動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無法根治的傷痛,他們也許不后悔曾經(jīng)為祖國的榮譽奉獻了自己,但精神上的超越?jīng)]有帶給他們健康歡愉的退役后的生活。
傷病至今仍始終是與職業(yè)運動員如影隨形的魔咒。
如果,劉翔拼盡全力繼續(xù)去跑了,半路摔倒或腳因此廢了,那將會是一個令那些埋怨劉翔的人感到滿意的“完美”畫面,那些鏡頭,將被配上音樂和慢鏡頭反復(fù)播放,劉翔也由此在大家的眼淚和議論中,成為永恒的“悲情英雄”。
如果劉翔因此告別賽場甚至告別健康的身體,那更進一步加重“悲情”的元素,讓人唏噓一把。而劉翔自己真實的人生,那是只有他自己要考慮的事情。
這是百年奧林匹克想要追尋的體育精神嗎?這是一個體育強國的國民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嗎?
奧林匹克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強,從來都是人類在健康身體下對自身極限的挑戰(zhàn),那時的體育之美才可能得以詮釋。
自從劉翔在三月二十三日腳傷以來,中國有媒體開始討論:假如劉翔輸了怎么辦?可沒有人能想象“假如劉翔不(能)跑了,怎么辦?”
就像四年前,劉翔有些突如其來地帶給了大家那種美好;四年后,他又以一種突如其來的方式,給已收獲了近四十枚金牌泱泱大國的國民們留下一份思考:競技體育最終要追求的本質(zhì)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體育精神?
在成功地舉辦完舉世矚目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之后,或許我們的國民們會逐漸找到答案。(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