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奧運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育|健 康
汽 車|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 圖 片| 社 區(qū)|圖 片 網|華文教育|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新聞浮世繪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索捐是過度開發(fā)慈善的惡果
2007年08月29日 09:34 來源:新京報

  “王明殿,你這個騙子!沒有錢你還上什么電視,還吹自己是什么慈善家?”一位婦女在向慈善人士王明殿索捐無望之后哭喊著。類似“索捐”事件在各地均有發(fā)生。(昨日《中國青年報》)

  這是一個極其病態(tài)的現象。慈善本是一種主動、自由、愉悅的利他行為,捐助者自由助困手有余香。請求別人,那不是捐是乞;逼別人捐,那不是捐是勒索。

  索捐現象問題出在中國的民間慈善被過度開發(fā)上。一個社會民間慈善救助的能力其實非常有限,但由于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低和社會保障還不完善,經費投入不足,資金有很多缺口,導致太多的人、太多的事需要社會愛心的救助和慈善的關懷。孩子缺錢上不了大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社會求助;窮人得了什么不治之癥,媒體首先想到的就是幫助他們吁求社會捐助;哪里發(fā)生了什么災難,各種不同部門組織的捐助活動會紛至沓來。在這種層層不窮、過度開發(fā)的民間“慈善”氛圍下,許多人便養(yǎng)成了對慈善的不切實際的期待:有問題、有困難“理所當然”地去找慈善,去讓慈善家伸出援手。

  這種泛濫開發(fā),一方面使許多人產生厭捐情緒,反感這些道德強制,另一方面就是讓不少受助者失去對慈善的尊,自己窮別人應有責任捐助自己,用不著說什么謝謝。當慈善家因為能力問題未能伸出援手時,有人會毫無心理障礙地去逼著別人捐———既然在內心中認為別人有責任捐助自己,自己“理所當然”應受慈善救助,就敢于去逼甚至勒索了,對慈善的過高期待滋生出一種反客為主的“道德綁架”。

  過度開發(fā)中,慈善中的道德關系被嚴重扭曲,“索”和“逼”也就沒有了羞恥感。

  作者:曹林


 
編輯:張磊】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