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一名小伙明年即將大學畢業(yè),他決定報名考研究生。但家里因供其讀大學已沒有積蓄,再也供不起研究生。于是他給殘疾的母親找了一份刷廁所的工作,還說,腿上有殘疾的婦女也就能干保潔了,逼其用工資供自己上學。(10月9日《新商報》)
類似這樣的畢業(yè)不愿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不在少數(shù),由此還引出了一個不太好聽的稱謂“賴校族”。所謂“賴校族”,既包括為避開就業(yè)高峰的“考研派”,也包括不愿離開學校的“戀校派”,同時還有回校再謀出路的“不就業(yè)派”……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不管出于何種目的選擇“賴校”,“賴校族”都難以逃脫“啃老”的嫌疑——— 不過是把“啃老”的地點搬到了大學校園而已。
逼迫母親刷廁所以供考研的雖然只是極端個例,但 “啃老”的事件卻屢見不鮮。這種逃避社會責任的做法,一方面暴露出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作為“人生中轉(zhuǎn)站”,在與現(xiàn)實社會的銜接上還存在著障礙。
如果說經(jīng)濟條件好的家庭還能姑且容忍孩子 “賴!钡脑,“賴校族”對那些低收入的家庭無疑是一種更大的傷害。不必過度指責父母的溺愛,為人父母總想為子女奉獻更多,面對這樣的一幕,最需要反省的正是那些動輒以“天之驕子”自詡的子女。
所謂“依人者!保^度依賴于他人無疑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即使所依賴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對于那些邊“啃”書本邊“啃”父母的“賴校族”來說,也許率先應該考慮的不是如何“成才”這樣宏大的命題,而是怎樣“成人”這樣實際的問題。該給這些習慣于陶醉夢境的大學生們“斷奶”了,惟其如此,才不至于使其將含辛茹苦的父母當作無休止盤剝的對象。
作者: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