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顏色的糯米面團擺放在身前,抓上一坨,慢慢的揉捏后插到一根小木棍上,再通過捏、摁、挑、鑲、滾,10多分鐘后,一個惟妙惟肖的“真人”便呈現(xiàn)出來。眼前這位身材不高,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名叫趙修誠,每天下午他都準(zhǔn)時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內(nèi),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將福州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充分展示,他也被游客親切地稱為“泥人趙”。
2月13日,記者見到趙修誠時,他正在仔細(xì)的給游客捏著人像,攤位四周站滿了圍觀的群眾。趙修誠一邊觀察著游客的面部,一邊麻利的揉捏著糯米面團,用筆端在面團上輕輕的勾勒,不一會人物的基本形象就出來了,接著調(diào)配不同顏色的面團,將游客的衣服、頭發(fā)形象一一表現(xiàn)。每塑一個人,趙修誠總是謙虛地讓其家人和圍觀游客點評哪沒到位,然后進行修正。
各種顏色的糯米面團擺放在身前,抓上一坨,慢慢的揉捏后插到一根小木棍上,再通過捏、摁、挑、鑲、滾,10多分鐘后,一個惟妙惟肖的“真人”便呈現(xiàn)出來。眼前這位身材不高,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名叫趙修誠,每天下午他都準(zhǔn)時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內(nèi),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將福州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充分展示,他也被游客親切地稱為“泥人趙”。
2月13日,記者見到趙修誠時,他正在仔細(xì)的給游客捏著人像,攤位四周站滿了圍觀的群眾。趙修誠一邊觀察著游客的面部,一邊麻利的揉捏著糯米面團,用筆端在面團上輕輕的勾勒,不一會人物的基本形象就出來了,接著調(diào)配不同顏色的面團,將游客的衣服、頭發(fā)形象一一表現(xiàn)。每塑一個人,趙修誠總是謙虛地讓其家人和圍觀游客點評哪沒到位,然后進行修正。
同期聲:趙修誠
根據(jù)這個人我們特征要抓準(zhǔn),進行細(xì)化,關(guān)鍵一個對人體的結(jié)構(gòu)要有所了解,人的比例是非常關(guān)鍵的,只要有點差錯的話,它整個就走形了對不對,就說要平時不斷地觀察,平時不斷地練習(xí)。
今年56歲的趙修誠,是福州倉山人。這一手捏泥人的本事,也是祖?zhèn)骷妓。早年為了生計,趙修誠的祖父和父親常奔走于街頭巷尾,用池塘的黑泥土捏制一些觀音、仕女等人物叫賣掙錢。他也就從小學(xué)會了這門手藝。早期由于捏的泥人都是統(tǒng)一的灰黑色,買的人并不多,有時候一天下來,沒有一個人買,生活都成了問題。面對這些困難,趙修誠沒有放棄。他嘗試著將泥巴換成了糯米漿,再買些色素進行搭配,使顏色更加鮮亮。在趙修誠的攤位上,擺放著不少時下最流行的卡通形象,喜洋洋灰太狼、海綿寶寶等等。然而更讓他著迷的是面對真人或照片,捏出一個個漫畫式人物。
同期聲:趙修誠
糯米漿就可以調(diào)各種各樣的顏色,比如說我們食用色素咯放進去咯,或者我們喜歡什么顏色可以自己的進行調(diào)色,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說,受到老人家這方面的熏陶,自己對美術(shù)也有興趣,我們這方面的東西才能慢慢慢慢地傳下來。
很快,趙修誠在三坊七巷捏真人像遠(yuǎn)近聞名,盡管如此,趙修誠仍在心里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將面塑技藝傳承下去,決不能讓它在自己的手里斷了。
同期聲:趙修誠
我們都要去做,這是中國的藝術(shù)奇葩,也是我們民間的瑰寶,所以說我們要在這邊把這個事情做好做大。
同期聲:福州市民
很有意義的,這個也叫做無形資產(chǎn)嘛
同期聲:福州市民
如果手藝的話能一代一代相傳,比較好一點。
如今,空閑時間,趙修誠都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教小朋友捏泥人的手藝,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當(dāng)中來,讓中國的傳統(tǒng)民間技藝能夠代代相傳。
記者 吳晟煒 李思源 福建福州報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