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平臺的新使命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就職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兩岸關系翻開新的一頁。僅5天后的26日,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
5月28日,就在記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正值吳伯雄“雨過天晴之旅”來到了北京,與胡錦濤會面。吳伯雄此行將洽談周末包機、大陸客觀光、兩會復談等重要議題,并為;鶗麻L江丙坤6月訪問大陸以及即將重啟協(xié)商的兩會復談暖身。
“接過連戰(zhàn)的槍”,吳伯雄來到大陸,繼續(xù)發(fā)揮國共溝通平臺的功能。作為“執(zhí)政黨”主席,吳伯雄讓國共之間的交流會談更具有實際意義。雙方可以化愿景藍圖為切實的具體方向與作為,所達成的共識與結論,也勢必成為推動兩岸關系往前邁進的主要動力來源。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李義虎教授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民進黨“執(zhí)政”期間;鶗婚e置,國共平臺的建立成為通向島內的有效機制,也意味著大陸和臺灣的主要在野黨有了正式交流機制,借由這個平臺推動出臺了大量的惠臺措施,雖然一些因為涉及到“公權力”的問題沒有辦法落實,但對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畢竟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國民黨“在野”時,國共平臺有一些問題受到局限,重新掌握“執(zhí)政權”后,兩會重啟可以順利成為一個反映管道。國共平臺繼續(xù)保留在第二線,可以起到三個作用:一是補充,二是緩沖,有些談不攏的,需要加強溝通的可以由國共平臺出面,三是作為兩岸建立起的“執(zhí)政黨交流平臺”,能夠在高層傳遞信息方面起到獨特的作用。
【鏈接】老驥伏櫪吳伯雄
“天下為公,人民最大。”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5月27日前往中山陵,拜謁孫中山并現(xiàn)場題字。這個年近七旬的老者,正是直接率領國民黨在2008年選戰(zhàn)中獲勝的領軍人物,也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的密友。赫赫的戰(zhàn)功與深厚的人脈,注定了他說話的分量。
縱橫臺灣政壇三十多年的吳伯雄,出身桃園中壢的望族。歷經(jīng)政治起伏的他,深刻體會到做事的分寸,更從佛法中體悟出“一切隨緣,成功不必在我”的道理:“得者,我全力以赴;不得者,也心安理得”。
吳伯雄常說自己信佛,但他也說,學佛的人也有“金剛之怒”。而對于馬英九而言,吳伯雄更是他的“貴人”。當年正式在吳的勸說下,馬英九點頭答應參選臺北市長;如今又在吳的操盤下,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
而當3月22日馬英九發(fā)表勝選感言時,舞臺上卻有一個人卻快要支撐不住了,那就是飽受骨刺之苦的吳伯雄,還好靠身上的防彈背心鋼板撐著,加上后面兩個人用手托住吳伯雄,才沒發(fā)生吳伯雄當場倒下的畫面。吳伯雄多年來飽受骨刺之苦,不能久站,平日都是靠止痛針和推拿來紓緩不適。在他的大陸行前,臺灣輿論擔心他能否登上中山陵。但他以他的實際行動再次顯示出老驥伏櫪的堅韌。
圖片報道 | 更多>> |
|